特區社會新聞,論情節和風格越來越鮮活,例如這一宗:
「紅磡一對老年夫婦,因小事爭執,險釀成倫常命案。原來老夫婦一起去飲茶,老婦不滿丈夫讓陌生人『搭枱』,連珠炮般指罵不休。老翁想分辯,老婦拿一包新的衞生巾塞進他的嘴巴阻止。
老翁大驚吐出,繼而怒不可遏,叉頸反擊,幸伊人及時掙脫求救。警方及時來到,把老婦送院,拘捕涉案老翁。疑犯猶憤憤不平,押上豬籠車還咬牙切齒:『日哦夜哦,忍你好耐,重攞塊衞生巾塞我。』」。
看見這段新聞,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惜,一則以憂,一則以疑。
先從疑說起。涉案老翁報載七十二歲,關德興師傅在這把年紀,還拍了一部《黃飛鴻巧奪鯊魚青》,老翁叉頸襲擊他老妻,氣沉丹田,力透指端,虎爪颯颯生威,一點也沒有問題。
可是老婦據報行年六十二歲,這把年紀,身上一包新的衞生巾,手到拿來,她帶着這東西幹啥子?
幸好此案發生在今日,若不幸在一九四四年日治時期,在上環的蓮香樓飲茶時爆發,驚動街上的日本皇軍,提着刺刀槍進來干預,打了老頭子兩耳光後,又發現這位老太太天賦異「品」,日本人富有科學研究精神,說不定一個長途電話打給關東軍,把老婆子送上火車,運押到冰天雪地的滿洲國送交黑太陽七三一部隊的醫生驗驗,就不大好。
再說憂的地方:老翁在本案中分明是受害人,卻橫遭拘捕檢控,行兇老婦動手在先,反被送到醫院接受納稅人供養的政府醫療福利的呵護,試問法理何在,天理何存,兇器衞生巾一件,呈堂化驗,街坊圍觀,人山人海,人證物證俱在,大是大非,勞煩立法會議員問一問警方和跟進搶救老婦的政府醫院領導人周一嶽。
最後說一個喜字。是案之令人喜者有兩點:第一,老夫婦衞生巾暴力案,皆因飲茶搭枱。飲茶而要搭枱,可見酒樓生意好。生意好,即經濟暢旺。經濟暢旺,當然是曾蔭權的功勞。三年前沙士期間,港九酒樓冷冷清清的,只有蟑螂跟老鼠搭枱。今日老翁這口衞生巾,啃得夠悲壯,卻很有價值,開金口吐出來,這次煲呔連任有望了。
另一點,是老婦所用兇器是全新的,而不是廢物循環再用,事情沒有做絕,暗中留一手,可見幾十年感情猶在,還是體貼的,人間處處,到底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