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特區政府認真奇怪,一方面警方不斷教育市民不要因一時貪念,誤中「祈福黨」、「寶藥黨」和「跌錢黨」等歹徒的奸計;可是另一邊廂,官僚卻再三於迷迷糊糊之際,錯信花言巧語,將數以億計納稅人的血汗錢,送到既得利益者手上。
九八年,董建華以極優厚的條件,在沒有公開競投情況下,割地予盈科興建數碼港及豪宅;同年,他成立了創新科技委員會,斥資三十多億元興建科學園,發表了「數碼21策略文件」等。翌年,董建華照單全收創新科技委員會建議,撥款五十億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連賣地收益的潛在損失,香港人被董建華及一眾迷戀高科技的特區精英和既得利益者,揮霍了百億元計公帑。《蘋果批》要提醒各位市民,特區個人入息課稅和薪俸稅總和只有大約四百億元。這樣下去,香港在變成福利型社會前,庫房就早被掏空了。
早兩天前,政府香港研發中心成立,亦得到創新及科技基金二十億元預留撥款。為甚麼要納稅人替私人機構負擔這些創新研發?說到底,特區政府建制中已經有了一個叫做創新科技署的官僚機構。該機構共聘用了一百六十七人,每年耗費公帑四億六千萬。此外,還有那創新及科技基金,結餘還有三十七億。試問官僚在這樣的情況上,花錢還需要理由嗎?
這個香港研發中心所做的所謂開發,本來全部應該由私人企業以投資者的資金去承擔。當然,官僚可以苦着臉說香港要發展甚麼高科應用工業,但香港人總要面對現實︰
(1)向來政府所推動的甚麼促進工業、創意工業、高科技、資訊科技……結果都沒有帶來官僚主觀願望所承諾的種種美好景象,反而有少數既得利益者從中得到了不少着數;
(2)社會資源有限,花數以百億元的公帑用在這些「假大空」上,代表教育、醫療、治安等的可用資源將減少。在這個大前提下,無論政府加稅好,開徵新稅也好,對市民來說都是極不公平的。
眼見政府這樣浪費公共資源,《蘋果批》惟有試試借用警方教育市民對付騙徒的智慧,跟廣大市民以及有緣讀到這篇文章的特區高官,分享一下防止誤中「政策寶藥黨」的招數。警方建議防止被騙的核心思想是「便宜莫貪」,其中有不少精句,例如︰
(1)如從交易中可檢到不少便宜,這些交易通常都是騙局,切勿上當。
(2)試問這些人與你素未謀面,而且可以獨佔所有「利潤」,為甚麼肯讓你分一杯羹?
(3)如未曾看過實物,或對其市場缺乏認識,千萬別購買那些貨品。
《蘋果批》希望特區官僚,每天在思慮怎樣肯定自己存在價值的同時,也能夠花些時間,重溫警方以上建議,不要白白浪費公帑。特區政府明白高新科技是甚麼嗎?為甚麼有人會走來建議特區政府建這個、起那個?為甚麼這些建議推動高科技的人,說的話總是那麼動聽?
警方防止罪案科網站: http://www.info.gov.hk/police/hkp-home/chinese/cpb/contrick.htm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