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喬治布殊(GeorgeW.Bush)首次在白宮舉行的峯會,兩國官方多強調「富有成果」、是「實質性的討論」,但歐美傳媒多用「沒有突破」或「很少進展」來表達失望。有評論認為,相對於胡錦濤送出的一百七十多億美元「大禮」,中方只得到不支持台獨的回應,回報顯然極低。
繼與布殊舉行峯會後,胡錦濤又會見了副總統切尼(RichardCheney)等官員,隨後在美東時間周四晚出席了由美中商會舉行的歡迎晚宴,並在演講中告訴美國商界領袖,他與布殊進行了「有成果的」會談。
胡錦濤讚有成果 列出中美4項共識
在回答現場提問時,胡錦濤還列舉他與布殊的四項共識:一致認為中美兩國具有廣泛的共同戰略利益;一致同意要全面推進二十一世紀中美建設性關係;同意將在經貿、反恐、防核子擴散、環保、能源、執法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認為對於兩國經貿存在的一些分歧和摩擦,應該透過平等協商,妥善加以解決。
美國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DennisWilder)向傳媒簡介峯會時,則形容這次胡布會是「實質的討論」,而會談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中國決定推出五年發展計劃時,把中國從過去的出口導向經濟,轉變為消費導向經濟,這將是美國更多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契機。
韋德寧說,布殊與胡錦濤在橢圓形辦公室的小範圍會談「談興甚濃」,使接下來的大範圍會談時間縮短,即使如此仍耽誤了午宴時間。為了爭取時間,白宮打破午宴主賓分開坐的禮儀,讓布胡兩人並肩坐在一起繼續談。
美未應中方期望 就憲改台獨發預警
不過,歐美傳媒對中美峯會未能達成共識多表示失望。《紐約時報》還指出,中美雙方承諾合作但無實質協議,對於法輪功示威者鬧場事件,中方會否視為美方故意給胡錦濤難堪則有待觀察。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也認為,布殊關於台灣的談話,尚未達到中方的期望,北京方面原來希望布殊就未來兩年台灣可能會利用「憲改」推動台獨一事公開發出預警。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胡錦濤訪美之前和訪美期間,中國向美國訂購了一百七十多億美元的飛機、電腦軟件及其他商品,送出優厚大禮,從美方的回應來看,顯然回報甚低。今次中美峯會的成果,乏善可陳。
美聯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