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析時機:內需澎湃內地股市動力足

匯析時機:內需澎湃內地股市動力足

按照摩根士丹利中國指數計算,自今年初至3月底,中國股市已錄得逾兩成升幅。中國股市造好,主要受到多方利好因素支持,包括:自去年7月21日人民幣宣布升值2%後,市場不斷加深對人民幣升值的揣測;預期及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QDII)即將落實;近期東風汽車(489)、廈門港務(3378)及中國建設銀行(939)等公開招股,市場反應均見理想;以及黃金和商品股近期錄得凌厲升幅,支持原材料相關中資股氣勢如虹。展望未來,預期中央將落實更多刺激內部需求措施,而隨着人均收入增加觸發的龐大消費需求,將有助促進經濟繼續昂首向前,為中國股市帶來強勁的增長動力和機會。

中國是全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今天當人們提起中國的時候,會同時冠以「世界工廠」、「經濟增長奇迹」、「人口大國」等詞彙來加以形容。的確,中國政府自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的接近30年的時間,釋放了強勁的生產力,並創造了空前的經濟成就。自2001年底中國成功加入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後,外國直接投資不斷流入,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造就中國市場發展潛力逐漸綻放。

人均收入升幅大

近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9.9%,零售總額按年上升12.9%,出口額上漲28.4%,固定資產投資上升27.2%,國外直接投資近603億美元,與2004年相若;消費物價指數則保持平穩於1.8%。隨着經濟高速增長,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1年的351美元大幅攀升至2005年的1701美元。根據日本、香港及南韓等地發展經驗來看,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後,未來增長速度將會急劇加快,為經濟貫注更強動力。

消費股看高一線

隨着人均收入增加,中國的消費階層亦迅速崛起。按照城市人口之家電產品滲透率計算,於1985年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0部冷氣機、17.2部彩電、6.6部雪櫃;而時至2004年,相關滲透率已分別大增至69.8部冷氣機、133.4部彩電及90.2部雪櫃。由此可見,收入不斷增加,市場的購買力亦會水漲船高,中國擁有逾13億的人口,亦造就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
事實上,內需將會成為日後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中央政府已制訂了一系列政策刺激內部需求,當中包括2006年開始提升免稅額,由原來的800元人民幣增至1600元人民幣、取消農業相關稅項,以及將於今年7月開始上調公務員薪金,增長幅度預料會高達20%。在強勁的內部需求帶動下,我們尤其看好國內消費股的前景。
外貿方面,雖然中國與美國及歐盟就某些產品的銷售方面存在一些分歧,但仔細分析的話,中國外貿並非過份倚賴任何單一國家或地區。以2005年出口總額7620億美元計,當中出口至美國、歐盟地區、日本、香港及其他亞太地區的比例,分別為21.4%、18.9%、11%、16.3%及20.8%。另外,2005年中國出口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只有34.1%,亦遠低於大部份亞洲國家。數字顯示,中國經濟受個別國家出口的影響相對較為輕微。

政策風險要提防

香港H股、紅籌股、上海A股及深圳A股在2006年的預測市盈率分別為11.6倍、12.6倍、14.9倍及15.2倍;而預測市賬率(股價對賬面值比率)則分別為1.9倍、2.2倍、1.9倍及1.8倍,反映後市仍具充裕上升空間。縱使如此,投資者亦應留意中國市場的政策風險,例如官方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市場對人民幣升值揣測降溫,以致資金流走,以及中國對外貿易強勁增長不時引發與各地的貿易摩擦言論等。因此,投資者如欲分享內地股票市場的升值潛力,若能透過具豐富市場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代勞,將更能全面掌握市場的投資優勢。
滙豐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