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發會的「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將於下周一舉行會議,討論香港的人口政策問題。官方發放的討論文件就「鼓勵生育及提高生育率」提出了四項所謂的「策略性」議題︰
(一)現行政策強調生兒育女是個人選擇,政府應否檢討這項政策會否導致港人不願生育?
(二)政府應否制訂政策鼓勵港人多生子女?
(三)如何透過財政獎勵及方便照顧家庭等「策略性」措施鼓勵生育?
(四)如何動員社會和商界鼓勵生育?
以前農村社會,才有人相信養兒防老。現今社會平民百姓,將生育和生多少個小孩的決定,看成是對下一代的承擔和責任。在幾十年的大政府侵蝕下,香港社會和經濟已經出現了一個根本的變化。今時今日香港已經失去了往昔的社會流動性,無權勢的小市民亦不知道當子女長大成人之後,究竟有沒有可能靠自己的能力去創出一番事業,試問一個負責任的香港人又豈敢隨便生育?策發會和政府官僚有勇氣去承認大政府是香港失去活力的最大原因嗎?從文件的立論看,他們不但沒有意識到政府事事干預才是香港的最大病因。《蘋果批》覺得最匪夷所思的是,特區政府竟然自高自大,以為提供些小恩小惠,便可以叫市民忘卻對下一代的責任。毫無疑問,為供養培育下一代提供免稅額,絕對可以減輕不少香港納稅人的負擔。可是對下一代稍有承擔的香港人,絕對不會因為稅務上的優惠而貿然改變生育的決定。
再者,生育可以說是每個家庭最私隱的事,政府明目張膽至連這個範疇的問題都要過問,試問一個市民又怎可能相信大政府的擴張會有所限制?當大政府毫無節制不斷膨脹,公共財政的壓力又怎可能不會增加?雖然今天政府可以提供些少子女免稅額,但難保他朝政府以公共開支太大為理由反過來提高稅率。若市民因為政府今天的免費午餐多生幾個小孩,數年後反過來因此而被大政府的苛索壓得透不過氣,這個責任又可以怪誰?
說到底,真正有遠見和承擔的政府,是要給所有人一個公平的機會去靠自己的能力謀求幸福。簡單一點說,就是讓所有市民對未來都抱有希望。以前的日子再貧困,香港人仍然對未來可以有希望。出身草根的平凡人,都可以寄望下一代勤力讀書,來突破上一代的成就。可惜今天的教育制度已經被官僚文化扼殺了,為人父母者在子女還在牙牙學語時已經要四出張羅,為子女入讀「一條龍」大費周章。特區的社會領袖可以掩耳盜鈴,瞎說入讀甚麼學校都沒有分別,可是市民卻眼見達官貴人將子女一個個送到貴族學校,這謊話叫誰相信?
稍有社會人脈者還可以想想辦法,甚至送子女放洋留學算了。難為了大多數的平民百姓,只可以眼白白看着子女在那不公平的教育制度中做二等學生,試問連三歲小孩都已經要面對特區殘酷的新階層主義,香港人會相信未來的社會有往昔那種活躍的社會流動性嗎?其實只要政府拿出勇氣打破教育的枷鎖,還家長選擇教育的權利,讓辦學機構百花齊放,令香港重拾往昔的社會流動性,不用甚麼小恩小惠亦不用鼓勵,市民自然會放心生兒育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