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發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EconomicOutlook)指出,如果全球經濟失衡得到解決,美元在中期內必須「大幅」貶值。據國基會的研究,全球失衡是經濟環境面臨最重大的威脅。這份報告,針對目前金融市場發展的隱憂,實在值得深入分析。
目前,全球經濟失衡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美國龐大的經常帳赤字急劇惡化;第二,美國的對外淨債務也迅速上升,隱隱然有積重難返之勢。05年,美國經濟賬戶逆差,升至8049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4%;對外債務餘額逾9萬億美元。另一方面,部份亞洲國家出現大量貿易盈餘,尤其是對美國貿易順差及迅速積累的外滙儲備。據資料顯示,05年中、日、韓和東盟的四個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及泰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合共3476.5億美元.外滙儲備餘額超過2萬億美元,升勢凌厲。
這種失衡更形成一個「雙循環」格局。第一個循環,是部份亞洲國家向美國輸出商品,積累了大筆外滙儲備;第二個循環,是這些亞洲國家的外滙儲備,又透過購買美國的債券,返回美國,填補了美國龐大的經常賬逆差,支持美國繼續大量進口商品,國民可以繼續大量消費。
脆弱的金融「雙循環」格局
可以說,在這個「雙循環」中,美國可以透過發行美元,或增發債券,「免費」獲得外國商品,得到很多好處。因此,國際社會要求美國調整經常賬戶逆差,主動削減財政赤字,並且鼓勵美國人降低消費,增加儲蓄,改善這個失衡格局。
加州UCLA大學商學院SebastianEdwards教授,日前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表了一篇討論文章──《美國經常賬赤字:漸進糾正或急速調整》(TheUSCurrentAccountDeficit:GradualCorrectionorAbruptAdjustment),SebastianEdwards分析,佔國內生產總值6.4%的經常賬赤字,已難以持續增長下去,國際貨幣基金在《世界經濟展望》中,對此也有同感。
究竟美國政府用甚麼方法降低貿易逆差?從理論和歷史看,美國經常賬逆差調整可有五種方式:一、美元主動大幅度貶值;二、因國際資本流向突然出現變化,使美元出現突發性貶值,這種被動的突發貶值,對美國最不利;三、亞洲對美貿易順差國主動把本幣升值;四、美元對世界貨幣緩慢貶值;五、美國政府縮減開支;或者美國透過宏觀經濟因素,調整美國人的消費儲蓄和投資結構。
美元主動大幅度貶值,其實對美國最有利,因為可以損人利己。可以說,美元突然大幅貶值,在國際資本還來不及作出反應,就可完成了滙率和經常賬戶調整,其他國家將承擔美元資產縮水的後果。但由於美元實行自由浮動滙率,制約了美國政府這樣做。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前總統尼克遜,就是通過兩次美元大幅貶值,來解決美國經常賬戶逆差,並且將美元與黃金脫鈎,直接導致布列頓森林體系解體。但此一時彼一時,美國政府雖然可以干預美元滙價,但也不能單方面決定美元滙價。
國基會認為,美元在中期內必須大幅貶值,但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經濟要付出代價。第一、在調整過程中,美國要肩負維持宏觀經濟穩定局面的任務;第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地位,可能受到削弱;第三、因為美國吸納國際商品的能力明顯減弱,這樣一來,美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角色,能量亦會減弱。所以,國基會估計,美國經濟今年增長3.4%;明年為3.3%,至少減少一個百分點。這個發展趨勢,實在值得注意。
石油產能遞減 市場易受衝擊
國基會的報告還警告,對石油價格上升不能掉以輕心。由於消費者對目前油價上升,為臨時而非永久的損失,因而對油價上升的影響重視不足。報告認為,由於目前石油生產的產能水平很低,所以,石油市場極易受到衝擊。
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大前天公布數據,原油庫存下降80萬桶,至3.452億桶水平,存量降幅低於預期,引起油價飆升.紐約商交所五月輕質低硫原油期貨,一度升至每桶72.4美元。昨日更一度升至72.49美元高位,逐步逼近80美元大關。
據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的4月中報告,地緣政治緊張,是導致油價飆升的關鍵因素,包括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內戰及尼日利亞局面不穩等。
照目前形勢觀察,伊朗核問題似乎「蓄勢待發」,保值的黃金價格持續上升,彷彿是一個警號。
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