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國汽油庫存大幅下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核問題、以及非洲第一產油國尼日利亞南部產油區的安全問題等因素影響下,原油價格再度升破70美元一桶,超越去年10月所創的歷史高位。到底油價可以持續上升到甚麼程度呢?全世界又是否要被迫接受油井枯竭、油價上升的現實呢?
正如我們上期所述,全球石油的供需已經出現了結構性變化,求過於供的情況愈來愈明顯。事實上,根據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KingHubbert)所提出的觀點,石油產出會按照「哈伯特曲線」發展,即當油田剛剛被發現時,由於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安裝開採石油的設備,石油產出會很低。隨着新開發的油井增多,石油產出也跟着上升。當石油產出達到了頂點,即使使用更發達的技術,也無法抽取更多的石油。
供需缺口持續擴大
與產量減少相對的,是各國的用油需求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隨着新興市場經濟(例如中國及印度)的蓬勃發展,需求只會不斷上升,供需缺口亦會持續擴大。
由於原油價格頗受政治及地緣因素影響,其價格波動因而相對較大。預期原油價格未來5年將會反覆上升至每桶100美元的高水平。除了供求因素外,支持價格上升的,還有以下因素:(1)持續上揚的開採機器價格,以及由於石油行業缺乏新人入行,引致勞工成本不斷上升;(2)產油國大都欠缺額外產能;(3)各種天災及地緣政治因素,例如去年颶風吹襲,令美國及墨西哥的一些煉油設施遭到破壞,而伊朗的核問題則令市場預期石油供應將轉趨緊張;及(4)非傳統石油的出現,雖有助解決供應短缺問題,但同時亦因為開採困難,成本將無可避免地被推高。
再生能源成本偏高
是對石油需求較大的國家如美國和中國等。然而,面對高油價的現實,人們還是想出一些可行的選擇,其一是提升原油使用效率,例如以更有效率的汽車或機械取代耗油量大的機器。此外,以煤或液化天然氣取代石油,亦是可取的方法,但成本難免會較昂貴。至於再生能源方面,由於其提煉成本偏高,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仍不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方案,現時世界的焦點正從傳統石油(即輕油或稱甜油)轉移至非傳統石油了。非傳統石油包括瀝青(Bitumen)、重油(HeavyOil)及油砂(TarSands),加拿大及委內瑞拉等地區均擁有豐富的非傳統石油蘊藏量。
由於非傳統石油與傳統石油具有相當高的替代性,當油價上漲到一定水平,足以擔負非傳統石油的開發成本而進入市場,供應將可獲得保證。同時,生產商在開採及提煉科技上的投資,則預期令其後的生產成本下降。
事實上,北美國家正積極發展非傳統石油,如加拿大企業CanadianNaturalResources正在進行一項大規模研究項目,預計將於2008年下半年開始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從瀝青和油砂產出石油,每日合成原油的產量估計達11萬桶,更會於未來陸續增加產量。相信隨着生產及加工成本的降低,非傳統石油的發展前景,將會日益光明。
荷銀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