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房地產發展商無牌賣樓氾濫,港人北上投資要小心。據國家工商總局最近公布,去年內地房地產市場的違法違章案件有二千七百五十二宗,較○四年增加近47%,當中最嚴重是無牌或超範圍經營,佔去全部案件中近四成,其次是虛假房地產廣告。
近年愈來愈多港人喜歡北上投資物業,置業國際的統計指出,去年港人在內地購買逾二萬個物業。中原(中國)物業顧問董事副總經理賴國強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相比數年前,無牌經營的地產商已有所減少,但仍然存在;而買家通常留意樓盤質素,很少查問發展商有無執照,往往引致日後發生物業維修保養欠佳時追討無門。
無牌發展商可能利用某些途徑獲得土地,然後建樓發售,他們不注重口碑,許多時候趁市旺盡快賣樓賺錢,不少亦會不斷轉公司名去售樓;當業主收樓後遇上物業貨不對辦等問題,投訴他們或興訟,對方亦可能如爛仔般,未必肯賠款。
虛假廣告 標榜低價樓盤
目前業主最常碰到的問題,是發展商遲遲不交樓,收樓後發生屋宇漏水等房屋結構問題,又或是聲稱有會所設施,最後卻無兌現。賴國強說,置業人士最佳防範,是選信譽良好的地產商,買樓前先向代理了解發展商的售樓往績等。另外,無牌發展商往往以特別低廉售價吸引買家,消費者亦值得留意。
至於虛假地產廣告最常見的手法,是標榜有低價樓盤發售,當消費者前往「睇樓」,卻聲稱經已售罄。賴國強說,發展商是想利用消費者想買平樓的心態,吸引他們到來,實際上要賣的樓貴得多。另外,廣告中指明有會所,實際上卻沒有的情況亦很多。這時業主可以向法庭提出訴訟,很多時這類官司都「有得打」。
內地房地產行業佔去年全年所有生產交易市場違法違規案件中96%,是違法重災區,這跟近年地產市場發展蓬勃有關。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上月房價較去年同期上漲5.4%。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