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所謂戰略夥伴,天花亂墜,甚麼兩國聯手打扁制台,也相當浪漫,最現實的評估切入點,是由中國人最熟悉的一個「錢」字來評估。
成行之前,先由中國副總理吳儀的美國購物團,大買波音客機和棉花,結賬一百五十億美元。隨即由中國信息產業部宣布,與美國微軟公司簽約,由聯想大規模裝組手提電腦正版微軟的視窗,購買微軟的產品,金額十億。只賬面的成本,已高達一百六十億。
一百六十億美元大禮,換來訪美四天,即一天成本四十億,合共港幣二百七十億左右。這二百七十億當然不是白送的,但蓋茨和美國波音公司的利潤,也是空前的,因此,不知健力士會不會記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次出差旅行?
即使中方花了大錢,財神入境,美國仍堅拒給予所謂「國事訪問」地位,可見美方對美中經貿逆差問題的怒火,跨越朝野和社會階層,「有錢使得鬼推磨」之說,有時也不靈光。
美國輿論只關注兩點:一、布殊把胡錦濤叫來親自算賬,如何能保障美國由知識產權到就業問題的切身經濟利益;二、美國正要考慮對伊朗動手,擺平北韓,保障南美洲等全球各地自然資源不與中國分杯羹,拉胡來美面談解決,有沒有成果?其他如華文傳媒最有興趣的甚麼台灣問題、國事訪問的面子之爭,不在美方關心之列。
胡錦濤在美演講三場,包括耶魯大學,又是美國暗中出的難題。胡錦濤不擅辭令,急智表演,非其人所長,偏偏要在鎂光燈前盡量顯示其人的性格、面貌與中國的立場,恐怕並非最佳場合時機。成行之前,美國政府更施了一記絆馬索,向《紐約時報》露口風,指上次布胡之會,胡錦濤向布殊明言:應付貪污、貧富懸殊、環境污染,已佔據所有精力,中國無力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如此大傷中國人民的感情,大掃來訪元首的國家面子,亦屬罕見。
然而以「對外和平、對台和解、對內和諧」的「三和主義」,亦即「胡溫新政」之總理念來看,《紐約時報》之說是可信的。中國向全球進軍能源、廉價產品侵入歐美、軍事威脅台灣、暗中與拉美獨裁政權和北韓通氣,已令美國空前不安,更重要的是,中國之路如果成功,即可證明「不需要民主、自由、人權,一樣可以繁榮富強」,此即成為「垂範」許多軍事獨裁國家如何「現代化」的全新樣板,美國立國以來的一套「普世價值觀」將受到動搖甚或崩潰,此為美國這一次看待中國元首訪美必定不客氣,而強硬交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