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參加午宴,被一眾好友問到有甚麼股份可買,筆者感到現時可推介的股份已不多,正如月前筆者跟他們推介的鋼鐵股及金股,以及跟着推介的銀行股如工銀亞洲(349)及中信國金(183)已經飆升,甚至連上周推介股價相對落後的電力股,也漲了不少。正當一哥問港交所(388)是否仍值得追捧時,筆者突然醒起新加坡交易所(SGX),遂建議一哥不妨考慮港交所以外的另一選擇──新交所。最「老套」是,午後回公司一Check,察覺新交所突然升了5.7%!
新交所本年初大約由2.9坡元起步,近日已升至4.45坡元,累積升幅已達55%,但相對港交所,則新交所仍算落後,因為港交所由年初至今累積升幅已達85%!
在PE方面,港交所2005年的歷史PE約為46倍,而2006年的預期PE則大約為35倍。至於新交所,其2005年歷史PE為42倍,2006年預計PE大約為25倍。據《華爾街日報》的資料,全球9大交易所的平均PE為27倍(2006年),故相對上,港交所與新交所仍不算很貴。
據報道,近期有些大型機構投資者正在市場密密累積亞洲區的交易所股份,主因是預期這些地區的交易所可能出現收購合併。
併購潮推高估值
根據美國的資料,交易所的估值大約高於證券行股份的三四倍,原因是在面對信貸風險上,交易所相對較證券行安全,因為隨着股市大幅揚升,當股價出現突然調整時,證券行所面對的信貸風險相對較高。
在利潤方面,交易所亦較具優勢,尤其是當交易所變為上市公司後,其利潤普遍隨之增加,但證券行卻須面對機構投資者及大戶等經常要求減佣金的壓力。
隨着世界各地的交易所出現收購合併潮,交易所的估值亦因而被大幅推高,故長線來講,交易所的值博率高於證券行。
新交所有提供即時的免費股價資料(LiveQuotes),但港交所提供的股價資料卻延遲了60分鐘,真是慢了很多很多。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