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阻截含非法和殘餘農藥蔬菜流出市面機制漏洞百出,連追查毒菜源頭亦有心無力,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需獲內地同意,才能公開內地輸港註冊菜場名單,而文錦渡的抽查制度原來十分兒戲,不少運菜貨車違規衝關逃避抽驗,估計每日最少有一成未經抽驗的蔬菜「直銷」本地市場,立法會議員質疑菜場是否有問題才不能公開名單,並指整個監控毒菜機制面臨崩潰,必須嚴厲整頓。
兩地協議訂立註冊菜場制度多年,再次發現毒菜可能是內地註冊菜場違規使用禁藥,本報昨向食環署索取內地註冊菜場名單,發言人稱只供內部參考,需獲內地同意才能公開,該署亦未能提供菜場數字、位置等資料,令毒菜源頭成謎。情況一如去年淡水魚發現可致癌孔雀石綠事件,當局在各界壓力下才公開註冊魚場名單。
食環署無「執正嚟做」
按註冊菜場及抽驗制度,蔬菜收割後由獲發證明卡的貨車經文錦渡輸港,菜車清關後需駛往海關旁的文錦渡食品管制中心,讓食環署人員隨機抽驗蔬菜,快速化驗過程約十多分鐘,若無問題食環署人員便會在證明卡上蓋印放行菜車。但消息人士指出,由於俗稱驗菜站的管制中心可自出自入,故不少菜車其實沒有駛到驗菜站便衝關絕塵而去,他說粗略估計每日經文錦渡的菜車約有四百架次,估計衝關的菜車可能多達一成。
針對菜車衝關問題,食環署可於翌日待有關車輛再通過驗菜站時查閱證明卡,若發現早一日沒有蓋印,便可扣查菜車即時詳細查驗全車蔬菜,證明無問題才放行,不過消息稱食環署絕少「執正嚟做」,令衝關菜車逍遙法外。該人士續稱,菜車衝關反映車上蔬菜可能有問題,但食環署不會追查菜車去向,若這些未經化驗的蔬菜含有非法農藥,便直接流出市面,由於衝關菜車運載蔬菜數量不少,相信經由街市菜檔出售機會不大,估計是運到一些連鎖式經營店舖再分銷全港各區。
食環署發言人稱,該署與海關不時有聯合突擊行動截查菜車是否已接受抽驗,但沒有說明行動次數及結果。根據該署資料,本年擬抽查二萬八千輛菜車,即平均每日七十多輛。
議員:制度形同虛設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今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毒菜問題,主席李華明認為當局必須公開註冊菜場名單,否則外界難以監察註冊菜場是否符合標準,他又說會追問菜車衝關問題及港府有否派員巡查內地註冊菜場等問題,「如果政府唔派員親自巡視,根本唔知菜場實際運作有乜問題,成個制度可能形同虛設。」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質疑不公開名單別有內情,「如果係正正經經種菜,點解唔可以公開名單呢?」
王國興說去年註冊魚場名單公開後,傳媒發現一些魚場實際不存在,足證公開名單才能監察食物安全,「如果再唔嚴肅執法、嚴厲整頓,成個制度隨時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