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集運(2866)主要經營集裝箱貨運,去年受到燃油成本大增七成及運費下調影響,純利大跌一成,末期息更削減四成,僅派0.12元(人民幣.下同),因而被外資證券行瑞銀及花旗叫沽售,觸發大量沽盤,昨日最多挫逾一成,收報2.6元,跌9.57%。
【本報訊】中海集運董事長李克麟對今年前景不表樂觀。他預期,今年起陸續有新船下水,市場運力會增加16%,但貿易量估計只升7.5至8%,供過於求,運費升幅亦有限,整體運費更可能低於去年水平。該公司去年的東南亞、歐洲、澳洲及內地航線的運費已下調2至9%,只有美國線微升3.6%。
燃油開支上升七成
他亦承認,燃油成本高企對今年業績構成很大影響。中海集運去年燃油開支達44億元,較04年大增69%,向付貨人收取的燃油附加費只能彌補七成開支。燃油佔總成本比重由04年15%,升至19%,加上碼頭及運輸成本上升,令其去年平均單箱成本漲近一成,至4996.2元。
李克麟強調,將透過多方面控制成本,希望今年單箱成本增幅低於單箱收入。舉例說,該公司今年首季已經鎖定27萬噸燃油價,等於全年耗油量10至15%;年內會繼續進行燃油對沖,希望年省7800萬元開支。
人民幣升值損盈利
另外,由於中海集運的收入主要以美元為單位,人民幣去年升值帶來5870萬元滙兌虧損。李克麟估計,人民幣每升值1%,便會影響公司盈利2900萬元。
分析員對中海集運業績大表失望。瑞銀指出,中海集運去年第4季運費下跌及單箱成本增加導致毛利收窄,情況可能持續至今年,故建議「減持」,目標價2元。花旗亦建議「沽售」,目標價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