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一般新樓的廳房地台均會鋪木地板,廚房及浴室則鋪地磚或雲石。由於廚房及浴室都經常用水,尤其是浴室,如不小心或使用不當,容易弄濕浴室地面或木腳邊,日積月累可能出現滲漏,水經地底或木腳向外滲,令附近牆身及地板受潮發霉及變形,小則花工夫修補,大則要破財翻新。
磚間有罅隙亦會入水
工程監督(俗稱驗樓師)詹濟南指出,如浴室地台鋪地磚或石材,要小心留意磚與磚之間是否有罅隙,因水會循此滲存地下,再慢慢向四周擴散。他接觸不少個案的業主,都因缺乏這方面常識而中招,因此,他提醒業主,清潔浴室時切勿灑水,應以地拖拂抹地面,及保持地台亁爽。
現時一般發展商交樓時,浴室門框都會髹上一層三防(防水、防污及防火)物料,但業主在裝修時,可能會磨去此層塗料,再髹上自己喜愛色調,因此失去三防功能。
例如本報上月接獲的投訴個案,業主黃先生指出,購入的長沙灣碧海藍天單位,去年2月收樓,略為裝修後讓兒子居住,而兒子只是回去洗澡及睡覺,所以單位使用率很低。至去年底,他發覺浴室外的走廊地板發霉,牆身批盪浮起。當時碰上新曆及舊曆新年,便拖至今年2月,才向管理公司惠信物業有限公司反映。管理公司為他檢查、試過水壓後,認為一切正常,沒有水喉爆裂及滲漏的情況,估計原因是他兒子洗澡時水濺所致,不肯為他提供保養服務。
有滲漏不知是誰錯
但他認為單位不常使用,且浴缸裝有屏風,水濺至走廊機會極微。他質疑發展商當日建樓時,並沒有為浴缸邊牆身做防漏工序,引致滲水,再令地板吸水膨脹,認為發展商有責任為他保養執漏。
惠信物業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當接獲業主通知後,一直跟業主及建築承辦商保持緊密聯絡及跟進,2、3月間多次到單位視察及進行水壓測試,結果均顯示單位水喉及排水管無滲漏迹象,浴缸底部亁爽及無水浸痕迹,故問題應與建築質素無關,承辦商不會負責修補,並建議業主可安排其他承辦商檢查。
地腳吸水可延至客廳
記者和驗樓師詹濟南到業主黃先生單位視察,詹濟南在試水及檢測後指出,結果確定水喉及浴缸牆身均沒有滲漏情況。從浴室木門腳邊發脹迹象顯示,初步推論應是浴室被弄濕,門腳吸水後,再漸漸滲進外面木地板、地腳線及牆身,令其受潮曲起。因浴室門腳及門檻都沒有規定必定要做防滲工序,所以如不妥當使用浴室,弄濕浴室,時間一久便會出現這種常見的滲漏情況。
至於缸邊牆身有否做防水工序,表面看難判斷。他建議黃先生,因現時地板曲起情況未算很嚴重,在全面翻新前,也可再觀察一段時間,讓地板吸收的水份慢慢蒸發後,看地板會否恢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