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要生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寶寶,母親們就要好好擬訂生育計劃,因為美國一項研究發現,生育後相隔少於一年半或多於五年後才生育第二胎,嬰兒早產或體重過輕的風險都會增加。有本港專科醫生指出,醫生一般會建議婦女生育後最少九個月才再次懷孕,好讓母體有充足時間復原。 記者:趙燕婷
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研究人員分析了六十七個涵蓋逾一千一百萬個懷孕個案的國際性研究,發現相隔一年半內再次生育,每相隔少一個月就會增加早產風險1.9%;而相隔五年或以上再次生育的女性,則每相隔多一個月早產風險就會增加0.6%,所以相信婦女只要將兩次懷孕的時間,分隔在一年半至五年內,嬰兒健康的機率就會大增,同時減低早產風險。
婦人應提早計劃生育
負責撰寫報告的Dr.AgustinConde-Agudelo解釋,懷孕及母乳餵哺嬰兒都會消耗母體的養份,若婦女在生育後沒有充足時間復原就在短時間內再次懷孕,母體或未能供給胎兒足夠的養份,嬰兒早產或體重過輕的風險因而增加。另一方面,婦女的生育能力會隨時間減低,即使成功懷孕,其胎兒的發展也可能受到負面影響。
女性的繁殖能力隨着年齡遞減,令不少延至三十多歲才結婚的婦女,要在婚後短時間內生育多名小孩,研究人員認為報告結果顯示婦女應提早計劃生育。美國專家Dr.PaulaJ.Allan說:「我建議婦女應考慮她們想要一個還是多個子女、生育子女的理想時間和子女數目,及早訂立一生的生育計劃。」
本港生殖醫學專科醫生梁家康贊同兩次生育應相隔最少一年半,「通常我哋都講話生完後最少九個月至一年先至再pregnant(懷孕),咁計埋到生嘅時間就係一年半,因為個孕婦同子宮都需要時間完全復原。」
他又稱,若超過五年後婦女才再次成功懷孕,則可能顯示夫婦其中一方有不育問題,嬰兒健康自然較差。
婦產科專科醫生余啟文說,由於照顧嬰兒需時等原因,所以本港家庭一般不會考慮在短時間內再次生育,大多傾向於兩三年後「追多個」,因此不少醫生會着重教導剛生育的婦女如何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