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兒 社會文化評論員
如果我們參考統計日本內閣府的「月例經濟報告」,日本的景氣指數已經連續五十個月都在宣告景氣復蘇。最近這一年日本股票上漲了四成,另外像東京六本木的房地產市場,也開始出現在一個月內,轉賣好幾手的炒地皮現象。
今年四月起,許多餐廳的菜單價格都開始上漲,高價奢侈消費流行,各種迹象顯示日本景氣大概好轉了。如果這個復蘇現象持續到今年十一月的話,便會成為日本史上最長的「景氣擴張」期,但普通日本人卻並未實在感到有如此好景氣。
出口旺盛帶動
連續五十個月,亦即從二○○二年二月起到今年三月為止,眼看就要超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起的泡沫經濟景氣的五十三個月,到今年十一月,便會超過從一九六五年十月起,連續長達五十七個月的伊奘諾景氣了。
聽到景氣復蘇,人人理應感到開心,內閣府的「街角調查」也顯示景氣前所未有的明朗。經濟統計以及各項指標都雀躍不已,可是成長的倍數相當有限,一般民眾要能實在感受到可不容易!
連續五十個月景氣持續復蘇的原因,其實是出口旺盛。全球化的日本企業在海外賺得的錢,儲積在日本國內,拉拔了景氣。
不過日本企業因為在泡沫時期都嘗到苦頭,並未因此而心神浮動,仍表現得相當冷靜,不會從事過剩的設備投資,欠缺景氣擴張的氣氛。
薪金不見上漲
在經濟高度成長時期的伊奘諾景氣時,出口、設備投資以及消費三項成長都非常蓬勃,每年都持續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長。
相對於此,這次景氣的擴張期,平均成長率(二○○二年至二○○五年)不過是百分之一點七,三項的成長都不突出,只是剛開始有點表現,就已經適可而止,不像泡沫經濟時期般,每樣都衝到極點,衝到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買不賺,這輩子就可能買不到、賺不到了。
在消費方面,雖然許多人開始出手買高級產品,而且不見得是有錢人才買,連許多收入普通的都會區OL也以獎勵自己為藉口,去買一個超過自己一個月、甚至兩個月薪水的Hermes(愛馬仕)皮包,或買一套五百美元的高級洋裝,不再將就度日。
這些OL的「豪放消費」果然帶動起風潮,連男性也開始出手大方起來,每個人單次消費額提高,高額商品如大型電視的銷售居然加倍成長。不過,全盤消費成長依然有限,因為各人的薪金幾乎沒有上漲!
要上班族等普通人感受到景氣好轉的實惠,不能只靠統計指標顯示景氣復蘇多久,或是創下長期擴張紀錄等等,還是要薪資實際上漲才行。不過最近幾年,日本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減少採用正式社員。
在好幾百萬的就業人口中,正式與非正式僱員的薪資差距非常大,還有中央跟地方的薪資差距也很大,例如東北青森縣的平均薪資,只有東京的六成多,沖繩縣只有東京五成多,加上減稅廢止,消費稅率也將大為提高,這些都可能會扼殺好不容易復蘇的景氣。
物價普遍上揚
不過大部份的經濟觀察家都認為經過這四年後,日本企業的庫存調整已經結束,體力回春。今後如果增加生產的話,僱用層面也會擴大,薪金便有希望增加,那樣便不會讓民眾覺得「五十個月景氣復蘇」的說法,只是統計魔術騙人而已。
但是在另一方面,景氣好,自然帶動物價上漲,還可能超過薪資上漲率。日本過去十幾年,因為經濟不景氣帶來通縮,雖然民眾收入減少,但是生活水準反而提高,生活內容反較前豐裕,例如以往要報公賬才能光顧的餐廳,在不景氣時代,自己掏腰包便能光顧了;景氣回升,因物價上漲,反而不見得能再光顧這類商舖了。貧富差距拉大,因此景氣好是否為福,是很難只從數字來確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