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匯改落實更利中國經濟

投資名言:匯改落實更利中國經濟

中國股份自年初至今表現強勁,國企指數已累積上升接近32%,不但高於恒生指數同期12%的升幅,亦是環球股市之中表現最佳的市場之一。筆者在3月9日於本欄中曾提出,利好中國股份的基本因素正逐漸增多,相信國企股於短線整固過後,長線續可被看好。近期中央進一步落實有關「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政策,以及公布有關第1季的經濟增長數據,料可為中資股後市攀升提供額外的動力來源。

自2004年中開始,中國對外累積了相當龐大的貿易順差,而今年第1季的貿易順差便高達231億美元。與此同時,由於海外資金持續流入,中國政府於3月底的外滙儲備已累積8537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外滙儲備國。中央於第11個5年計劃之中,致力改革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而外滙政策亦是改革的範疇之一。

資本賬逐步開放

中國人民銀行於4月14日表示,將會就內地的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持有外滙的限制有所放寬,更有消息指具體的政策可能於5月1日公布。新政策的中心思想是要讓內地的投資者持有更多的外滙,而當中對機構投資者有影響的重點有三,包括:(1)合資格的銀行,可根據限額把人民幣存款投放於海外的債券市場;(2)內地的資產管理公司或證券行,可根據限額把內地投資者的外幣存款投資於海外的資本及股票市場;及(3)合資格的內地保險公司,可將部份人民幣資產轉化為外幣,並投放於海外的債券市場。上述政策不但有助增加民間持有外滙的數量,也可以把現時央行集中持有外滙的局面扭轉,逐步邁向開放資本賬的目標。

改革可推動消費

就投資市場而言,有關的改革不單為內地投資者引進更多的選擇,同時亦間接為內地市場引入競爭。中長線而言,這些改革將會導致內地資本市場變得更有效率及更多元化。在這結構性的改革之下,內地機構投資者除了有更多的投資選擇,亦會享有較高的投資回報,間接激發正面的財富效應,帶動內地的消費市場,而這正符合第11個5年計劃之中,希望提升消費市場對整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目標。我們相信,有關的政策亦可幫助內地的保險及其他金融類股份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在QDII的制度下,內地投資者可以將手上的人民幣於特定的限額內兌換成外幣,有些人可能會懷疑,人民幣的升勢會否因而被扭轉?我們則認為,有關政策只會令人民幣的滙價變得較為波動,但由於中國對外的貿易順差異常龐大,加上有關的滙兌是有限額限制的,因此,相信人民幣的升勢不會就此改變。筆者仍維持人民幣兌美元於今明兩年按年升值5%的預期。

內地股市潛力厚

國家主席胡錦濤於4月16日表示,國內今年第1季的經濟增長速度達10.2%,遠高於政府年初訂下的8%增長目標。雖然正式的數據有待本月20日才會正式公布,但國內經濟無疑正持續高速擴張。中國近期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仍依賴出口及固定資產投資。我們相信,未來中央將會針對增加消費市場佔整體經濟的比重,並會對各項政策趨向採取逐步開放的態度,而放寬外滙管制,相信只是整體經濟模式改革的其中一個步驟。
國內經濟增長迅速,加上中央致力改善發展模式,並提升增長質素,中國股市未來的發展潛力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一般香港人可投資國內A股及B股的渠道相當有限,因而大多以香港紅籌國企股為選擇對象,要真正達到分散企業及行業風險,以及捕捉相對股份估值的難度甚高。由於基金公司在上述幾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優勢,因此很多香港人都喜歡以中國股票基金為長線投資中國的工具。年初至今,零售市場上多隻中國股票基金均錄得超過3成回報的佳績,不但跑贏同期備受追捧的「金磚四國」基金,在風險調控方面亦有較出色的表現。
潘國光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