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周末無膠袋日獲全城響應,環境保護署打鐵趁熱,將於下周一向立法會提交「生產者責任計劃」的立法建議,透過經濟誘因,鼓勵市民減少製造廢物。消息稱,當局擬向膠袋生產及入口商徵收膠袋稅,每個五角,根據愛爾蘭的經驗,可以減少膠袋消耗量90%。
膠樽飲品須付按金
環保署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呈交文件,簡介實施生產者責任計劃的立法建議,包括以四種污染者自付的繳費方式,減少都市固體廢物。其中一項為產品徵稅,例如膠袋稅,透過經濟誘因,令膠袋價錢增加,鼓勵市民少用膠袋。
政府消息人士說,環保署考慮採用愛爾蘭模式,在膠袋生產及入口的層面徵費,現階段估計每個徵收五角,費用可能一層一層轉嫁,到最後消費者若索取膠袋,便要繳付五角。這個方法比向零售商派膠袋時才收,較為有效,因為零售商若不收費,也不作任何派發數量紀錄,政府是無法得知。
另一建議是產品回收制度,生產商及進口商須負責回收用完的產品,包括汽車輪胎、充電池、電器及包裝物料等。消息人士說,環保署會強制零售商回收用作包裝的發泡膠,但毋須徵費。屆時會與家居廢物收費配合,市民家中的垃圾,要購買政府指定的垃圾袋來棄置,市民若把發泡膠放入垃圾袋棄置,便要買多些垃圾袋,並不化算。因此,市民為免增加垃圾袋開支,應寧願把發泡膠交回零售商。
政府又建議實施按金退還制度,類似玻璃汽水樽的按金方法。舉例說,消費者購買膠樽飲品時須付按金,飲完後可把空膠樽交回指定的收集地點,取回按金。環保署指出,這個制度可確保廢棄的產品得以回收再造,目前在歐美多國都已實施這個制度。
要預繳循環再造費
另一項措施是預繳循環再造費,收入將撥入法定基金,以提供資金處理廢棄的產品,文件沒有指明向誰徵收。目前美國加州也有向電器生產商徵費,以資助處理電子廢物的開支。政府計劃今年內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成員陳偉業表示支持法例精神,但擔心太複雜的徵費及按金制度,會導致行政費用過高,亦為商戶及市民帶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