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牌 - 陶傑

品 牌 - 陶傑

日本的新力企業六十歲了,掌舵人提出改革大計。
比起東芝和三菱,新力年輕一點,但是品牌形象有點老化。例如,八十年代新力是Walkman的先鋒,馬路上的年輕人戴着一副耳機聽流行音樂,是新力開創的潮流,但今天,潮流人士只興聽i-pod,新力的Walkman,相比之下,就有點像汽車時代的人力車了。
然而,新力的強項都是家庭電器:電視機和音響,都是裝設在客廳的大件頭,共聚天倫的家庭樂,是新力這個牌子凝聚出來的,比起Apple出產的i-pod,新力代表溝通、團聚、共享,而其他的IT新貨色,代表自閉和孤獨。
新力有點像周潤發,雖然拍新片蓄了鬍子,大家發覺周潤發已經不年輕了,但一份穩重沉實,是其他新進小生像余文樂和陳冠希一類都比不上。周潤發的那一份家庭感,終究是一套氣派豪華的音響,裝在廳堂,其他新進小生,像i-pod,雖然青春一點,但總究讓人覺得有點吊兒郎當。

新力的處境確實有點尷尬,因為畢竟不像男明星,還有銀幕成熟的角色。新力如果不革新,感覺上漸漸變成東寶電影株式會社,或者三船敏郎和勝新太郎之類,那麼就離進博物館的光榮日子不遠了。一盤生意做得越大越成功,維持一個帝國的風光也就愈加吃力。老闆可以傳給兒子,第二代英明,那麼第三代呢?美國的王安電腦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不肯放棄大型電腦而向手提電腦的PC轉型—結果就被IBM打垮了,新力沒有轉攻i-pod,雖然八十年代買下了荷李活片場,沒想到二十一世紀,連戲院也快淘汰了。擁有星光一夕的虛榮又能買來多久的躊躇滿足?
所謂品牌,是充滿血淚和膽識的一件傑作:科學的管理,銳利的眼光,精進的團隊,世界潮流風高浪急,像一艘大船,掌舵人的決定有幾分運氣的賭博,左面有暗礁,右面再航行兩天也有冰山,股票握在基金和散戶手裏,出不得半點語言,經緯線上的一點點偏差,足以令鐵達尼號永沉海底,因此品牌必須有一個董事局,行政總裁內向董事局、外向股東問責,創辦人的家族子孫都要及早讓開,即使如此,許多品牌也難免沒落,成為沙漠上的一堆長毛象的化石和枯骨。
不信?請找出三十年前倫敦金融指數頭四十種叱咤風雲的股票,今天還剩下幾家?至少三份之二已經出了局。因此,企業家和藝術家一樣,是值得敬重的,他們的直覺如鑽石,氣魄如黃金,撐起了全球航空公司頭等艙的營業額,還有紅酒和魚子醬的時價,這一點,藝術家永遠做不到,無論畢加索還是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