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部門枉費人力物力,多重關卡,也無法阻止毒菜經超市流到家庭的飯桌。綠色和平揭發兩大超市集團出售毒菜後,有關官員接受質詢,公眾才驚覺目前監管蔬菜使用農藥的程序是何其兒戲;食環署測試農藥程序馬虎,部份本地農場蔬菜根本毋須抽查就流出市場。兩大超市集團急忙採取措施堵塞漏洞,立法會明日則召開特別會議,追究毒菜問題。 記者:蔡元貴 吳淑義 林社炳
綠色和平在百佳及惠康的蔬菜樣本中,發現七成半含殘餘農藥,比例遠遠高於政府的抽查結果。食物環境衞生署助理署長鍾偉雄透過電台回應毒菜報告時說,該署過去一年在文錦渡邊境抽查的二萬個進口蔬菜樣本中,只驗出十個樣本含有殘餘農藥超標。
鍾偉雄交代抽查蔬菜流程時,更揭示了當局監管系統的諸多漏洞。他說,該署人員在文錦渡邊境抽查內地進口蔬菜時,只會檢驗蔬菜是否含有過量的認可使用殘餘農藥,至於法例完全禁用的農藥,則並無檢驗。綠色和平食物安全副項目主任周婉蘋說,這是由於食環署主要採用快速測試,難以針對有機氯類的違禁農藥。
運菜司機:一車只驗幾條
有運菜司機昨日更向電台踢爆食環署抽查蔬菜時如何草率,司機韋先生說:「鍾偉雄睜大眼講大話,佢話抽咗七、八成(樣本),其實一至兩成都唔知有冇,佢哋打開車門,抽門口幾條菜仔,搵個紙袋入住,如果有農藥嗰啲,都放喺車中間啦。」另一名中港司機則發現,食環署人員往往在晚上十時收關前提早十五分鐘放工,一些運菜車即乘虛而入,每晚都在九時四十五分後才過境,避過抽查。
至於佔市場供應量4%的本地蔬菜,部份會經由蔬菜統營處批發。但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廖季堅承認,一些小規模的本地農場,場主一般會將農產品直接拿到天光墟等市場出售,而不經菜統處,當局難以檢測這類農場的產品。
即使經過菜統處的蔬菜,也沒有百分百的保障。菜統處總經理黎國仁指出,該處蔬菜佔全港供應量接近一半,他們每日都抽查二百個樣本,去年抽查的七萬個樣本中,有十三個含無註冊的農藥。
菜統處無權充公毒菜
但菜統處沒有法定權力,當他們在蔬菜樣本中驗出不合標準的農藥,只能通知食環署跟進,菜統處本身無權充公毒菜,惟有靠菜商自律銷毀。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說,由於市民很關注食物安全,因此考慮是否需要改變現時本港菜場不需要註冊的做法。針對部份農戶在清晨時分把蔬菜拿到墟市出售,避過現時監察制度,當局會研究如何堵塞這些漏洞。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李華明表示,毒菜問題事態嚴重,當局無法確保內地及本地蔬菜的安全,他已決定明日召開特別會議,質詢政府部門監管蔬菜安全的程序。
兩大超市集團昨日先後回應毒菜問題,百佳超級市場品質食品安全及規管總經理張思定說,今次是個別事件,轄下的實驗室每日會抽取二百個蔬菜樣本化驗,內地菜場也有完整的追蹤系統。但他承認,對番茄和瓜果類產品,因為供應商來自全國各地,個別供應商的供應量也較少,而未有納入追蹤系統,但百佳答允研究將瓜果類產品納入追蹤系統。惠康發言人則表示,決定即時暫停從聯和墟及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購入蔬菜,並增加抽檢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