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營機構屢爆醜聞,高層人員如「山寨王」缺乏監管,機構因負面消息聲譽受打擊,港府每每事後才亡羊補牢,有學者認為當局應強化董事局內官方代表角色,更積極監察機構運作。創新科技署卻強調應科院受獨立董事局監督,日常運作由行政總裁負責,對投訴置身事外。
大忙人委為董事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成名認為,所謂「台灣幫」、篤信風水等指控流於表面化,事件實際反映應科院內深層管理不善問題,令科研人員心存不滿,該院董事局應深入了解,否則隨時令問題惡化影響機構運作。但他指港府委任的董事均屬「有頭有面」的大忙人,有多少時間投入處理應科院事務成疑,「佢哋可能連開董事會都冇時間,何況要監管運作?呢個問題唔解決,好難有一個理想嘅制衡機制。」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表示,港府高層應責成負責的部門加強監察應科院,「董事局嘅官方成員可以扮演更積極角色,唔好次次要出事後先追究。」他又指應科院是由前特首董建華催生的機構,改朝換代後不獲重視,當局亦疏於監管,「呢啲機構同民生冇乜關係,若非有醜聞,入面搞乜都唔會受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