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上周開始為選民登記進行大規模的宣傳。電視廣告片是特區政府一貫的手段,以零碎的片段加上「一人一句」的讀白,煞有介事地以符號性的象徵試圖帶出「多元香港」的意義。片中那些代表香港各自的精英說︰「只要立刻登記成為投票人,就可以選舉你認為最適合的代表進入選舉委員會!」潛台詞就是︰「選舉委員會是精英中的精英!」
特區管治群以及中央政府所面對的真正問題,是缺乏他們可以信任而又具備管治香港能力的精英,無可奈何之下惟有人工地造就一班所謂的「精英中的精英」。百多人的策發會以及八百人的選委會,都是這種貨色。在特區管治群的字典中,「精英」跟「小圈子」是同義詞。
本來《蘋果批》對小圈子玩意既不認同亦不感興趣,我們亦根本否定這所謂「精英」的定義。在我們心目中真正的精英是可以肩負起道德的承擔,在公道的平台上贏得選舉。像策發會那種毫無實權的組織,最多只可以發表謬論,為製造些噪音去窒礙香港的民主發展。畢竟真理是越辯越明,我們的工作只需要在他們混淆視聽時狠批謬論就已經非常足夠。反而選委會有實票在手,對政局發展有一定影響,所以只要一天選委會繼續存在,我們都有道義責任去為廣大市民分析選委會的影響,也嘗試在這個困局當中找出最有利泛民主派推廣民主的策略。
以現在的時間表,選委會將在今年底選舉,而選民登記將會在下月截止。政圈消息人士透露,曾蔭權班子正在「鼓勵」更多人去參加選委會選舉。按常理推斷,曾蔭權應該會鼓勵那些親政府人士去參加才對,但據悉曾蔭權班子所拉攏的對象,竟然主要是親泛民的一群「社會領袖」。莫非曾蔭權不知道泛民有意找一位具領導地位的代表在○七年與他爭一日之長短?還是曾蔭權對自己的信心十足,認為有競爭方有進步?
《蘋果批》沒有能力看穿曾蔭權心中所想是甚麼,惟有從客觀的現實分析來拆這個局。首先,我們都明白到中央沒有理由反對曾蔭權連任。不過這並不代表中央會為曾蔭權的管治掃除所有障礙。事實上,曾蔭權完全掌握對香港的控制,亦絕非中央最希望見到的局面。
從權謀的角度分析,中央最希望見到的局面是曾蔭權與特區一眾親北京人士互相制衡,最終讓中央可以在這微妙的權力關係之中扮演協調角色,遙控香港。這亦解釋了為何曾蔭權希望在來屆的特首選舉中,泛民能夠派出一個代表與之競爭,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中央不得不發揮「協調」的功用,讓曾蔭權不用費一分力,便可以將一班並非真心擁曾的親北京人士的票源收下。
《蘋果批》絕對不是叫泛民放棄下屆特首選舉。相反,我們認為泛民要更積極推動年底的選委會選舉,務求達到有最少一百票的目的,並在來屆提名一位真正具領袖風範的人物來挑戰曾蔭權。不過,在過程當中必然要充份準備面對親北京人士如排山倒海般的謾罵和抹黑。事實上,現在泛民要準備的,是如何策劃一場漂亮的輿論戰,在未來的一年將現有的制度中的荒謬揭發出來,讓公眾清楚明白香港失了07/08直選的機會,市民就要更加落力爭取二○一二年普選。至於具體的策略為何,明天續談。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