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關注青少年發展研究社的調查發現,逾40%受訪青少年認為自己不需要改善,當中33%稱因為不知道可改善甚麼。該社主席李志成指出,青少年大都看不清眼中的自己,與家長經常幫助子女作決定有關。
六成人喜歡自己
該社今年一月訪問一百零六名十三至二十三歲的青少年,表示喜歡自己的有59%,不喜歡的有17%,當中因為外貌而喜歡或不喜歡自己的分別佔22%及27.4%;另有59.4%表示不知道別人是否喜歡自己;75.5%認為最了解自己的人是朋友或同學,60%受訪者有問題會找他們解決,只有22.6%會找父母解決。
調查又發現,逾10%受訪者用象徵活潑開朗的猴子代表自己,其次則是象徵性格溫和的羊及象徵具領導才能的老虎,分別有10%。
多數以外貌衡量
李志成指出,結果反映青少年多以外貌衡量自己,久而久之也會以此衡量他人,影響自我形象及人際關係的建立。他強調,家長是子女的一面鏡,十多歲是他們認識自己的關鍵時期,家長應與子女加強溝通,投其所好,「要放低自己,開唔到口就寫信,甚至同佢玩I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