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一九七四年成立後不久即面對危機,當時調查一宗販毒案,掀出警隊內龐大貪污集團,拘捕二百多名警務人員,卻觸發轟動一時的警廉衝突,最後要由當年的港督麥理浩頒布「局部特赦令」,平息紛爭。
廉署近日將油麻地果欄案始末上載到其網站(www.icac.org.hk)的「反貪實錄」,供市民瀏覽。當年案中販毒集團主腦「沙塵標」(化名)在油麻地果欄一帶販毒,更廣泛行賄警務人員;參與調查此案的廉署首席調查主任呂樹桐憶述,販毒集團的賬簿顯示,當時平均每日給警察的賄款多達一萬元,但那時一個政府打字員月薪才八百三十元。
港督頒布局部特赦令
七六年「沙塵標」被捕,他為求減刑,主動頂證貪污的警察。廉署前首席調查主任張華邦記得,由於販毒集團與收賄者只以渾名互稱,廉署需以「相片認人」方法鎖定目標,「須為每名疑人另找八位相貌特徵相似的人供證人辨認,我們取得全港一萬七千名警員的相片,供證人細看。」
廉署七七年展開大規模行動,一次過扣查八十七名涉嫌受賄的警務人員,是廉署歷年同時間扣查人數最多的一次。廉署先後在兩個月內扣查二百多名警務人員,卻觸發警廉衝突。港督麥理浩為免法紀及社會秩序受影響,頒布「局部特赦令」,宣布對七七年一月一日前涉嫌干犯貪污罪行者,一般情況下不作追究,以平息風波。
張華邦不諱言:「我們明白政府考慮到當時貪污普遍存在於大小執法單位,非特赦不能平服當時洶湧的情緒,但情感上或多或少有點沮喪。」
記者 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