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人怕有副作用 自行減份量<br>避用類固醇病情會惡化

半數人怕有副作用 自行減份量
避用類固醇病情會惡化

【本報訊】發育不良、骨質疏鬆、智力受損、皮膚變薄……類固醇彷彿是萬惡之源。但有醫生表示,出現副作用的多是自行購買藥物的患者,一般人只要跟從指示,正確使用類固醇,可以有效治療濕疹(Eczema)及哮喘(Asthma),若避而不用,反會令病情惡化。 記者:張嘉雯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及藥劑學院早前訪問了一百六十五名、一至二十歲患有濕疹人士,結果發現逾半嚴重患者,在迫不得已時才用類固醇,不少家長直至子女濕疹變壞才施用。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指,很多父母不讓患有哮喘、皮膚敏感或濕疹的子女使用醫生處方的類固醇,隨時令子女病情惡化。
「類固醇係消炎藥,對初起嘅濕疹好有效,用少少,薄薄一層,兩、三日咁,係唔會有乜嘢問題,如果應該用嘅時候唔用,到嚴重嘅時候先嚟用,到時就要用多啲份量,或提高個濃度。」韓錦倫指,最近另一項研究發現,每日使用一次類固醇藥膏、連續使用二十周,也不會令皮膚變薄。

戒口過度才會影響發育

中大的訪問又發現,超過四成人以為類固醇有殺菌作用,該校藥劑學院教授李烱前解釋,不少人把抗生素及消炎藥混淆,類固醇是消炎藥的一種,作用是抑制炎症,抗生素才能消滅細菌。抗生素的副作用因藥而異,部份人會出現過敏反應,濫用會造成抗藥性;消炎藥包括類固醇可導致積水、電解質不平衡、骨質疏鬆、腸胃潰瘍等,「但係醫生開嘅話就好少有問題,最弊係啲人食完覺得好,自己買嚟食。」
韓錦倫指,家長擔心子女使用類固醇會影響發育,但他接觸的個案中,濕疹病童的父母要求戒口過度,導致子女營養不足才是病童不長高的原因,此外,只有少於1%的人會在搽抹類固醇的地方增生毛髮,即使如此,停藥後皮膚亦會回復正常,只要不連續使用超過三星期,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李烱前指,哮喘病人使用的吸入式噴霧,類固醇份量只有塗抹藥膏的三分一,患者應按醫生指示使用,不要擅自減少用量,否則氣管長期發炎,嚴重可導致死亡。
香港醫院藥劑師協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崔俊明指,類固醇可根據成份分為七級,能有效抑制炎症惡化,但他呼籲患者「最緊要用完之後洗手,同埋唔好貪多,薄薄哋搽一層就夠。」而且勿自行購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