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筆者對美息前景的看法,其實我已多次在這裏剖析過。雖然聯儲局在上月作出第15度加息決定後曾表示,為了平衡通脹和經濟增長的風險,「可能需要」進一步加息,但我仍未改變美國息率在5厘便見頂的看法——除非美國通脹真箇明顯惡化,我不相信美息仍有太大的上升空間。
近期滙市由息率前景所主導,但各國央行的財金官員卻經常發放一些前言不對後語的意見,令市場頗為無所適從。
其實若要市場不感混淆,方法很簡單,只要央行委派發言人統一口徑便行,但我們看到的,是財金官員各自表述,聯儲局的理事們經常各自發表不一的看法,歐洲央行稍為收斂,但間中亦有官員走出來說三道四。
歐洲央行亦炒滙?
最離譜的是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自行打倒昨日的我。在上次議息前,特里謝不斷發放對通脹要保持警惕的言論,令市場對歐洲央行快將加息充滿憧憬;但在上次議息後會見記者時,他不但對「通脹威脅」隻字不提,更暗示5月未必會加息,令歐元升勢登時逆轉。而在特里謝發表言論後不久,又有另一些歐洲央行官員走出來暗示會在6月加息,難怪坊間有說法指歐洲央行亦加入了炒滙的行列!
身居要位的人,尤其是歐洲央行行長和聯儲局主席等具份量的位置,其一言一行足以令金融市場產生巨大的震盪,故必須慎於言行,又豈能信口開河?看來特里謝要多多了解中國的「狼來了」寓言,才明白「信用」何價。比較之下,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便聰明得多,其言論永遠是模稜兩可,不會令市場產生無謂的憧憬,故在任的20年間直至退任的一刻,仍得以保留超著的信譽。
說回滙市,雖然美元至今仍見支持十足,但近期有一點很明顯的是,即使有好消息出現,美元最多亦只能收復失地,無力再上層樓。
美元上升漸乏力
最佳的例子是上次議息後,市場認為美息未必會在5厘便見頂,但美元仍是力策不前,另一例子是美國上周公布的3月貿易收窄,但對美元的刺激仍相當有限。筆者相信這是美元已見頂的徵兆,問題只是美元在何時才開展真正的跌浪。
說到底,市場對美元前景悲觀的看法並非無中生有,除非利淡美元的結構性因素出現了根本的改變,否則,我相信美元出現一次大型急跌將無可避免。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