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創立一百一十年,創校人名叫盛宣懷。
一個在清宮電視劇、釣魚台紛爭、近代史書和高陽小說交梭出現的名字,細看一張履歷,還以為他是洋人:不但懂得賺錢,而且還辦海關、開煤礦、電報紡織,一切現代化的產業他都染指,雖無進士的功名,拜入李中堂幕下,奔走天津和上海之間,開創中國第一家船公司,名為輪船招商局,與美國的旗昌和英國的太古鼎足競爭。
甲午之戰,李鴻章戰敗,盛宣懷卻不必放逐流亡,反而繞一個圈跟光緒皇建議設立西式大學,第一間是天津的北洋西學堂,第二間名上海南洋公學,亦即今日之交通大學。
南北兩大學府,雖是盛宣懷的傑作,但北洋大學的前身,是德租界的一家吞納學院(TenneyCollege),由英國人創辦,有一位教授,是美國牧師丁家立(TenneyCharlesDaniel),他曾經是李鴻章的家庭老師。第一屆學生尚未畢業,拳匪——不錯,再說一次,叫拳匪,也就是義和團—就來搗亂,盛宣懷眼看不對勁,一面命各地電報局扣下慈禧召集「拳民」的詔旨,又聯絡各省督撫頂住,結果與八國列強簽署了「東南互保條約」。按道理,裏通外國,抗旨犯上,是夠誅滅三族了,當然有奴才給慈禧打小報告的,但盛宣懷卻沒有事,因為一座岌岌欲傾的晚清,要仰仗他雄厚的生意事業來續命,中國人見錢眼開,必要時皇綱的「原則」也可以丟掉的,結果盛宣懷加封太子太保,後來還蒙慈禧寵悅,據說把一座釣魚台賞為封邑。
天津紛危,盛宣懷把北洋大學師生轉到上海南洋公學。中國第一代土產的大學生,全是交通大學畢業。交大直接使用美帝國麻省理工的教材,二三十年代,有東方MIT之稱——夠漢奸了吧?這一頁歷史,大陸與特區的無知的民族糞青和維園阿伯,是不會知道的,他們口中的「國情教育」,自然也不敢提。
不然江澤民那一口字正腔圓拿得出國際桌面上的美式英語,又從哪裏學來?是列寧、毛澤東教的嗎?不錯,正拜「漢奸」、「洋奴」盛宣懷的庇蔭。如此風流人物,如果中國走上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之路,君主立憲,盛家當如英國的DukeofMarlborough,貴冑公子,一脈風光到今日,但不幸這個民族,IQ爆棚地選擇了共產,真是可喜可賀。
後來十幾年,盛家在上海,盛七小姐開了一家舞廳,名為百樂門,這就是白先勇筆下尹雪艷的續集了,套一句英文俗話:Andtherestishistory。他在所有的戲劇都沒有出場,但記住這個氣象萬千的名字,見賢思齊,他才是中國的精英,其餘僣偽之輩,通通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