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署今年初斥資六十三億元推行全方位維修計劃,分五年派員勘察及維修全港公屋單位。至今已完成首批被納入計劃四個屋邨約二千個單位的勘察工作,要跟進維修的項目多達二千零五十個,其中屯門三聖邨一個只有三百六十平方呎單位可說是七癆八傷,超過十處地方需要維修。 記者:馮永堅
屯門三聖邨、黃大仙美東邨、葵涌麗瑤邨及大埔大元邨是首批被納入計劃的公屋,樓齡約為三十年。房署全方位維修計劃小組總監黃乃光接受訪問時表示,為提高公屋的使用年期及房委會資產的經濟效益,推出計劃主動勘察全港公屋單位失修情況。
鐵閘鉸位生銹即處理
他說,已聘請六十四名家居維修大使聯同維修承辦商職員,入屋檢查單位的「天(天花板)、牆、地、窗、門、喉、閘」,若發現小問題如門鉸、鐵閘鉸位生銹,承辦商職員會即時維修;但若發現如石屎剝落或滲水等嚴重問題,職員會以電子手賬記錄須維修項目,稍後再跟進維修。
房署已完成上述四屋邨逾二千個單位的勘察工作,由於絕大部份只涉及小問題,承辦商職員可即時維修,須再跟進的嚴重失修項目共二千零五十個,即平均每單位只有一個。涉及最多的維修項目是石屎剝落,有九百三十宗,其次是污水管及漏水問題。
不過,三聖邨一個三百六十平方呎單位情況最差,超過十處地方需要維修。黃乃光稱,該單位「仍然住得人」,因此租戶毋須因維修而短暫搬遷或長期調遷。
房委會委員王坤表示,公屋單位失修嚴重是房署「自己一手造成」。他指,房署過往曾推出的周全保養計劃,由外判承辦商負責勘察屋邨結構狀況,但後來房署為省錢而取消,改推行由租戶自行舉報單位失修情況的適時維修計劃,卻因租戶因怕麻煩未通知房署失修情況,加速了單位失修問題。
房屋署被指矯枉過正
除房署推行的保養計劃失敗,王坤認為另一導致單位失修原因是當年建屋質素參差,以及房署監管不力。他說,全方位維修計劃是矯枉過正,「總好過乜都唔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