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商業品牌+一個藝術家自家創作=一件商業藝術品。這條方程式今次被應用在美國運動品牌PONY及兩位本地設計師Ringo同Firenze的身上,一對PONY出品的shooter78混合了兩位Artist的個人創作風格,立時變成了一件獨特的商業藝術品。不過這件商業藝術品有一個定義,就是有得睇、冇得着。沒有辦法,商業與藝術的邂逅就是有這個只許遠觀不可褻玩的限制,不過你仍然可以透過這件藝術品了解兩位設計師的無限想像力。
記者:黃藹瑩 攝影:譚盈傑
Ringo 25歲
時裝設計畢業,不過創作一定唔只時裝,仲有大把Visual設計,擁有個人品牌MadisonInk。
一件商業藝術品的誕生
講名氣或知名度的話,Ringo可能比Firenze大一點,不過沒辦法,誰叫一個已在時裝界打滾數年,擁有自己的時裝品牌;而另一個還是藝術學院的FineArt學生,出年先至畢業。從他們在訪問中對着攝影師鏡頭的反應就可知道,Ringo雖然影相時都是欠缺一點自然,但他仍能滿足到小記的要求;不過Firenze就怕羞得令小記有點不知所措,幸好她也能夠在鏡頭前一展歡顏。
Firenze(黎青賢)21歲
藝術系二年級學生,第一件商業藝術品是幫一保險經紀設計新年12生肖的賀卡。
未曾經歷的創作空間
F:FirenzeR:Ringo蘋:記者
蘋:為何會有這個設計的構思?
F:兩對波鞋中的一對Size比較細,我第一個感覺就覺得好小學生,諗起以前小學的時候自己最怕數學呢科,於是計算(Measurement)就成為我這對鞋的設計構思。最近自己做緊一個關於「山海經」的Project,所以環境樹木就自自然然成了我另一對鞋的主要Design。
R:沒有甚麼特別的設計構思,只是把自己喜歡用的顏色加埋自己最鍾意的軍事設計元素,就是這麼簡單。不過最滿意的是綠色的那一對,因為白色的鞋底配上綠色的噴漆極之夾,效果好好。
蘋:今次在鞋上搞設計與平時在衫方面或者繪畫方面有甚麼分別?
F:當我第一次對着鞋的時候,我有點不知所措。同畫一幅畫的最大分別是創作空間的不同,鞋上可以供創作的空間比較有限,所以我用盡了這對鞋的所有空間,有得剪就剪,有得加材料的就加材料,不過自己最鍾意玩Pattern,所以這個是我最重要的創作元素。至於整對鞋,最難搞的就是鞋頭,因為太硬了,加兩粒釘也要用鑽呢!
R:時裝設計一定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在鞋面上搞設計始終不用理會款式。不過最大的問題是鞋面上的面積並不大,以往我做開的都是Visual的設計,其實原本我是想用Stencil(在一個剪影上噴漆)這個Concept的,可惜鞋身面積不及一件衫,所以應用不了,最後惟有放棄不用。
蘋:你與PONY的關係是……
F:我之前就有想過買PONY,不過礙於自己讀的科目問題,着這類布鞋會極之唔方便,所以這次才是我第一次試着的。
R:少有着這類布鞋的習慣,所以之前亦從來沒有着過PONY的鞋,做過設計之後才決定重新認識這對鞋。
78年中底經典
PONY的簡單設計最深得Fans心,而當中的shooter78款式絕對是PONY的經典.整對鞋的製作至今還沿用1978年時的原稿設計,而且鞋底更設有一個中底設計(即有三層),減低走路時腳部的震盪,比一般布鞋舒服得多。
最新夏裝預告
(以上各Tee售價由$159至$199不等)
PONY小傳
𠵱家的運動品牌真係同以前好唔同,出波鞋的總不能安安份份的去搞波鞋,好似PONY就是其中之一個不安份的代表。來自美國的PONY素來喜歡與不同的Artist玩創作別注,好似早前就曾與Sini、Man、D8SK1同EricSo等交叉,相輔相「乘」的作用亦令PONY成功上位,成為港日台三地型人齊追捧的波鞋品牌。
於1972年由RobertoMuller創立的PONY波鞋曾是不少體壇巨星的腳上必着,好像當年雄霸NBA的無敵中鋒張伯倫(WiltChamberlain)、球王比利及拳王阿里都是PONY的忠實用家。風光了十多載的PONY到了90年代經過財團兩番收購,品牌避免不了沉寂的命運,直至04年先至重新包裝再戰江湖,與各音樂單位結盟贊助不少樂壇盛事。致力轉型的PONY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又怎可不提其平面廣告?總之,每一次都給你帶來視覺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