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胡錦濤昨天在北京透露,首季中國的經濟增長為10.2%(見圖)、進出口貿易增長為25%,經濟仍在快速增長;加上近期公布的連串金融數據,顯示中國很有可能會推出緊縮貨幣政策。
【本報訊】中國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數據原定4月20日正式對外公布,當日胡錦濤將身處美國,準備於美國時間4月20日與美國總統布殊會晤。惟胡錦濤昨天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率先透露上述數據。
訪美前夕率先透露
兩天前,中國人民銀行剛剛公布首季金融統計數據,當時央行以「存貸增長較快」形容金融運行表現,首季新增人民幣貸款1.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加5193億元或70%,佔全年新增貸款目標2.5萬億元的50.4%。《中國證券報》引述內地的分析員認為,「寬貨幣、緊信貸」的格局,正演變成「寬貨幣、寬信貸」,大大增加央行推出緊縮貨幣措施的可能性。
胡錦濤強調不會追求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我們不希望、也不追求(經濟)有過高的速度,我們更看重的是發展的效益和質量,更看重的是增長方式的轉變、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更看重的是民生的改善。」
渣打銀行(香港)經濟師許長泰指出,中央政府正面對如何使投資及信貸增長降溫,同時又不影響整體經濟增長的難題,過去兩年的措施有時會顯得無效;或者在推行一段短時間後,便要徹底改變過來。
彭博資訊早前訪問了25位經濟師,他們對中國首季GDP增長預期中位數為9.6%;胡錦濤透露的預測數據,較市場預期高出0.6個百分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有學者指出,10.2%的經濟增長速度屬於「非常快」,根據已公布的經濟數據,固定投資、消費、進出口等項目的增長速度仍算平穩,估計導致首季經濟增速加快的原因,與政府增加投資項目、房地產(開發相關)的貸款增長速度仍快有關。
料推緊縮貨幣政策
有社科院學者擔心,在貸款增速加快、賭人民幣升值的資金流入等因素影響下,有需要警惕及防止資產泡沫出現,他預期人民幣滙率對美元的單日波幅,稍後很可能會擴大;而央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通過調存款準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亦可能上調。
另一方面,首季國家外滙儲備增加562億美元,截至3月底外儲為8751億美元。此外,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亦有加快迹象,3月底時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31.0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8.8%;增速分別較去年同期及去年底,高出4.7及1.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