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人擁16幅土地 身家二百萬僅遭警告<br>地主呃綜援社署不起訴

涉案人擁16幅土地 身家二百萬僅遭警告
地主呃綜援社署不起訴

【本報訊】隱瞞五十萬元存款的林婆婆、坐擁百萬元資產的退休法官李柏儉,都因詐騙長者綜援被社署落案起訴。但曾於新界船灣擁有十六幅土地、賣地最少獲利近二百萬的「綜援大地主」黃婆婆,被揭發詐騙綜援近十年,社署只發信警告了事。欺詐綜援個案近年不斷上升,有學者指社署對刻意隱瞞資產者應一視同仁,提出起訴。署方強調黃婆婆年邁且有悔意,否認有雙重標準。 記者:雷子樂

八十七歲的黃婆婆居於大埔樂善堂朱定昌頤養院。她身形肥胖,要靠枴杖走路。昨日復活節假期,她也沒親人探望,孤伶伶坐在大堂看電視。「仔女要搵食,好少嚟。」黃婆婆思路清晰,但被問及呃綜援一事時只說:「阿婆矇查查,冇錢就算。」又稱當日被社署盤問只覺「都咁老啦,生又係咁,死又係咁」。她堅稱所有土地都已賣掉,現時沒有綜援金,要靠積蓄交院費。

年老有悔意沒有起訴

社署發言人證實,黃婆婆於八八年起申領綜援,其後丈夫去世承繼了十六幅土地遺產。她出售了六幅土地獲利。社署在○○年揭發事件,證實她在九四至○三年間,多領約二十四萬元綜援金。黃婆婆解釋大部份賣地收入已給予家人建屋,最後一次過向社署清還十七萬元,餘下七萬元在她仍可領取、毋須接受資產審查的每月七百零五元高額高齡津貼中扣除。
知情人士透露,黃婆婆的十六幅地主要在新界船灣,每宗土地交易最少涉款三十萬元,她賣地獲利逾一百九十萬元,而她與兒子關係一般。社署發言人強調,這是宗欺詐個案,但考慮到黃婆婆年老、願償還多領款項,加上對調查持合作態度和表示悔意,經內部審核欺詐個案委員會審查後,決定只發警告信而不向她採取法律行動。消息指,過去多宗被起訴的老人呃綜援個案,事主都採取極不合作態度。
不過,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認為,若黃婆婆明知自己擁有土地又不向社署申報,仍然領取綜援,就應向自己的行為負責。他認為社署應向有關個案提出起訴,「如果婆婆真係身世可憐,第日可向法庭求情,到時判緩刑係另一件事」。他指社署若對有關個案採取法律行動,最少可對同類個案起阻嚇作用。

詐騙綜援個案升14%

詐騙綜援個案不斷增加,○五至○六年度有七百六十四宗詐騙個案,較前年上升一成四,涉款四千七百萬元,當中近二百宗個案涉隱瞞或虛報資產。自稱陳小姐的朱定昌頤養院前員工透露,自黃婆婆事件曝光後,員工曾詢問管理層要求主動申報資產超過限額的老人綜援個案,但院方認為沒此必要。該員工舉例指一名已故院友黃伯,擁有數萬元資產仍領綜援,且天天出外行乞,「佢過身後職員喺佢衣櫃發現五千蚊碎銀,戶口又有近三萬蚊」。該院院長謝育恩回應黃伯的個案稱,難以干涉個別院友的活動。

高等法院退休法官李柏儉及其妻馮閏禪被指擁有百萬元資產卻申領綜援,案件仍未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