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務院正式允許境內銀行及基金公司,滙集境內一定額度資金,以QDII(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形式投資境外市場。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梁兆基預期,QDII投放的規模相對港股市值雖不大,肯定對市場產生心理作用,但不能高估「洩洪」對減輕中美在滙率議題爭拗的威力,「有了QDII不等於人民幣滙率便毋須升值」;而人民幣資本賬目下循序開放,亦是內地金融改革的大方向,QDII獲准開通,與當局的發展目標一致。
市場相信,內地或會容許經銀行及基金公司的資金,通過受監管設立的基金形式,投資本地固定收益資產,港股肯定是QDII的首選,債券市場亦可能是其他投資渠道。
金管局已表示,會因應內地龐大儲蓄資金新的境外投資需要,作出配合。梁兆基認為,內地資金若通過基金公司在本地營運投資,由於牽涉內地資金流進本港,或許金管局亦會參與監管。
華安或成首家試點基金
另外,內地《東方早報》引述基金界人士稱,內地大多數基金公司包括申萬巴黎、招商、華安等,已就QDII做好準備,正等待中國證監會推出境外投資的指引,預計今年可籌集20億美元赴海外投資。有報道稱,華安可能是首家QDII試點基金公司,將推出內地首隻QDII產品,類似外滙結構性理財產品,以海外債券為主要投資。
一名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認為,對於剛「出海」的基金公司來說,海外投資規模不宜太大,多則3億至5億美元,少則數千萬美元;證監會對QDII業務資格進行審批,估計今年基金公司的QDII規模達10億至20億美元,若發展順利可達20億至30億美元。
另中保集團資產管理前日正式獲中國保監會批核,可開辦受託管理保險外滙資金境外投資業務。中保集團資產管理為中保國際控股(966)的全資附屬公司,中保國際控股母公司為中國保險(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