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美寶報道】為了讓大學生更了解「性」,本港大專院校聯合組成的香港專上學院保健小組,每年均向新生派發大專生手冊《性的疑惑》。有同性戀者批評,手冊內指同性戀需向醫生求助的內容,含歧視成份,令同性戀者不安。大學學者及浸大學生會更批評內容歧視同性戀,要求院校收回及向感不安的學生道歉。
該保健小組由本港十間專上院校的醫療、學生事務或輔導專業人員組成,旨為本港大專生提供不同類型的健康教育活動。小組於九八年出版的《性的疑惑》大專生手冊,由衞生署特別預防計劃顧問醫生李瑞山、香港性教育促進會副主席吳敏倫及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學系兼任教授林孟平等撰寫。
但有同性戀者向本報投訴,指該手冊內容描述同性戀部份涉歧視同性戀,會令大眾看該資料後,誤會同性戀屬病態及不正常,需要向醫生求助。該內容指:「不少青少年會對同性戀發生短時間的興趣。這些興趣通常是短暫的,很快便演進為異性戀。假若那同性戀興趣真的標誌着終身的同性戀取向,在青春期後仍不消退,最佳辦法就是諮詢院校輔導員或醫生,以進一步了解情況。」
被要求收回及道歉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何式凝認為,該手冊內容較為保守,撰寫者只是站在異性戀的角度去寫,忽視了同性戀的角度,她認為院校有需要刪除涉歧視內容,以免令同性戀人士感不安。
浸大學生會署理副會長陳嘉俊更批評,他身為異性戀者亦感到內容歧視同性戀,「如果係同性戀嘅同學睇咗,好似講到佢哋病要睇醫生咁,一定好唔舒服!」他要求各大院校收回該手冊,刪除涉歧視內容,及向曾因此感不安的同性戀者道歉。
當年擔任保健小組委員的譚倩冰說,手冊內容由多名醫生負責執筆撰寫,她認為內容不涉及歧視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