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犀照》還未上畫前,電影預告片在某收費電視台重複播放,晚晚有把鬼聲鬼氣叫「犀……照」百幾次,戲未睇都已經怕怕!不過相對其他凶厲厲、血淋淋的鬼片,以中國民間傳說,燃點犀牛角來見鬼為題材的《犀》,倒覺得它淒厲中帶點溫柔,輕輕點起一支混有犀角粉末的蠟燭,便可與死去的親人「見面」,這一點,點出一個靈異但有情的鬼故事!
記者:招佩珊
今年2月上映的《犀照》,有過7百萬票房,對於港產鬼片來說,成績算相當理想;DVD趕及於復活節假期推出,夾啱連續幾天紅日假可以狂煲碟的旺期,碟舖Sales透露首兩天銷情累積有過百隻紀錄,「套戲上咗無耐咁快就有碟,無去戲院睇嘅梗係想追番,一隻碟抵過你買兩張飛!」
今次推出的為雙碟裝,一碟電影,一碟特別收錄,另加一張對摺彩頁,打開內頁是分段目錄,20個分段有埋分題,一目了然心思可見。
電影戲名 出自《晉書》
電影《犀照》一名,其實是出自明代《晉書》第六十七卷「溫嶠傳」中所記載的一個故事,講述晉代名士溫嶠,在武昌的牛渚磯見水深難測,於是將犀牛角燃燒照明,點知水中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現象,嚇得眾人魂飛魄散,所以相傳燃點犀牛角,可以睇到靈界異象。
《犀》以民初時期作為故事背景,故事講馮德倫飾演的藥商少東,被好兄弟黃浩然誣害殺人,要判死刑,飾演律師的阿嬌決定助馮申冤;搜集證據期間發生連串怪事,馮最終罪名成立,正當被斬頭之際,馮竟可逃跑,回鄉見他多年無見的妻子和女兒;實情是馮真的含冤而死,只不過是女兒以燃點混有犀牛角粉末的蠟燭,得以與父親相見,正是電影宣傳句「靈犀一點,人鬼相見」的意思。
自縫斷頭最嚇人
雖說《犀》是一齣鬼片,但不是那種一味靠血淋淋、恐怖場面驚到你毛管豎起,詭異的氣氛只由行刑那刻開始鋪排,好像馮與阿嬌入夜後回到鄉間,沿路點滿蠟燭,四周陰風陣陣,的確睇到有點心寒,但還未到驚嚇的程度,大抵是因為行刑時及阿嬌與馮再次碰頭的情節,令大家相信馮似是真的逃脫了。可惜,筆者還記得《鬼眼》的「Iseedeadpeople」,估到馮應該經已在斬頭時死去;不過,估不到的是編劇無等待到結局便提早解謎,在中段有戲份交代,好似話畀你知「你估中,馮是回魂,馮是鬼呀!」在開估後再慢慢解釋點蠟燭的意思,以燃點犀牛角可人鬼相見的這個民間傳說作為壓軸。
儘管筆者覺得《犀》是詭異多於一切,但亦有兩幕驚嚇場面,一是當講明馮變鬼後,他在陽間最後7日要經歷頭身分開,而他卻自行將斷頭與身體縫合;另一幕是尾段阿嬌點起犀牛角,失驚無神閃出一班遊魂,登時嚇一嚇!整體上《犀》的布局及節奏能營造出懾人的詭異氣氛,而鬼片的氣氛亦講求音樂的配合,此片的配樂便能發揮到效用,尤其加埋dts靚音效,視覺及聽覺都能感受到《犀》的鬼味。
Bonus:揭開無導演之迷
睇戲例牌會留意製作及演員班底,奇就奇在《犀》的工作人員名單中找不到導演的名字,其實,感到疑惑的不止筆者一個,而答案可在Bonus碟找到。特別收錄中包括一段監製、編劇等人的訪問,當中解釋到電影由監製、編劇、剪接等一眾工作人員集體研究如何拍攝、度好StoryBoard,然後再由執行導演按照一本類似連環圖的StoryBoard執行拍攝工作,於是,《犀》有執行導演卻無導演。
Bonus碟亦收錄了主題曲MV、製作特輯、《犀照》解說、幕後花絮,還有NG片,不少是阿嬌頻頻食螺絲;講真,她講對白一嚿嚿又有懶音,聽到筆者耳都側,有時甚至聽不清楚,但睇完NG片後就明白她的GoodTake難求,局住要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