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復活節連日假期,漁農自然護理署預計將有不少市民到郊野公園活動。本港資深攀山技術顧問鍾建民指出,踏入炎炎夏日,愈來愈多市民捨易取難,改選行山澗,攀山涉水取樂。他提醒愛冒險挑戰的市民要量力而為,做足準備工夫,以免樂極生悲。 記者:林社炳
兩名中大校友於本月初,在大嶼山攀登彌石散石澗摩天崖時墮崖,造成一死一重傷事件。鍾建民出席漁護署記者會講解行山安全時表示,近年愈來愈多市民愛上行石澗、攀登瀑布,「天時暑熱,行山澗,浸吓水,真係幾舒服。」不少人更是一家大小,走到溪、潭、山澗遊玩,在清泉石上流的山溪旁野餐、茗茶。
但鍾建民奉勸市民,行山與行澗完全是兩回事,行山澗潛在一定危險。
他解釋,行山有明顯路徑,但石澗路徑難有迹可尋。行澗者一般要逆流而上,難免要越過溪流、攀爬岩壁、跳過長滿苔蘚濕滑的石頭、靠枯枝樹根借力。偶有不慎,易造成致命意外。他又說,「市民喺大帽山山腳溪流玩水,未必知道山上落大雨,一旦山洪暴發,就會將人沖走。」
「裝備與體能同樣重要」
鍾建民認為,近年漁護署不斷改善郊野的設施,但意外卻時有發生,他相信這是因為市民受到被野外競技活動吸引,自我挑戰的參加者人數不斷增加有關,「攀山涉水嘅技術、裝備與體能同樣重要,但上過訓練班,唔代表可以唔理會安全,任意妄為。」
中國香港旅行遠足聯會主席周國強說,行澗是難度較高的郊野活動,沒有經驗的一家大小最好不要貿然參加。
漁護署郊野公園護理主任李英銘表示,希望市民注意行山安全,署方絕不鼓勵行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