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醫療體系隨經濟開放漸漸系統化,自九十年代開始引入一套三級九等的醫院評審標準,根據醫院規模、醫療設備、科研能力及醫療紀錄等因素為醫院評級。消費者原可按照評級選擇適合的醫院,不過,現時內地醫院流行出租診療室予外來醫生執業,提供美容或皮膚科治療,被蒙在鼓裏的病人遇上醫療失誤時,根本毫無保障。
最高評級等於金漆牌
根據內地醫院評級制,一般來說,三級醫院主要是全國或省市直屬的市級醫院或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二級醫院是市縣的區級醫院;一級醫院則是設於農村鄉鎮的街道醫院。甲、乙及丙等分級則依據一個一千分制的制度評核,九百分以上列甲等,七百五十分至九百分屬乙等,六百分至七百五十分則屬丙等。獲最高評級的醫院等於被冠上金漆牌,有助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不同級別的醫院在收費方面存在差異,評級愈高的醫院,收費愈是昂貴。不過,醫院的評級制度並非一次定終身,國家衞生部會依據醫院的表現調整評級,若被揭發醫療失誤及欺詐病人等行為,醫院評級將會被下調。
醫院評級有助病人識別及揀選醫院,但現時內地醫院流行一種俗稱「掛靠」或「出租科室」的診療室,被評級的醫院暗地裏透過出租地方予外來的醫生掛牌行醫,讓這些醫生在醫院範圍內執業。醫生藉醫院的名稱招徠病人,醫院則可攤分醫生診症的利潤。
以「掛靠」或「出租科室」開設的診療室,醫治的病症範圍非常廣泛,其中以美容科及治療性病的皮膚科最為普遍。這些診所也會僱用一些稱為「醫托」的推銷員,到不同醫院「拉客」,過去推銷員暗自串通拉攏病人的情況屢見不鮮。
「掛靠」診療室無保障
事實上,病人根本無從得悉或查詢診療室的背景,遇上醫療失誤事故時更無任何保障。經營科室的醫生大可一走了之,醫院方面又可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病人變得索償無門。部份醫院為避免病人提出訴訟、影響評級,或會私下向病人提出小額款項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