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及科技局日前宣布,本港兩家免費電視台將於07年起啓播數碼電視,今年底前會決定採用哪一種技術制式,啓播後有5年會與現有的模擬電視並行。若數碼廣播受到市場歡迎,2012年數碼廣播將取代模擬電視。據報,2007年底前無綫電視將開設1條數碼頻道,亞視則設4條。
兩數碼頻道遲遲未推出
政府大力推動數碼廣播,愈來愈有點「政績工程」的況味。事實上,政府的本份應該是做好發牌事宜,創造較佳的營商環境,鼓勵競爭和打擊壟斷,其他的事情例如於何時啓播和用哪一種制度,甚至何時取代模擬電視,都應該由營運商按市場反應決定。大家應記得政府搞3G發牌時,從來沒有硬性規定甚麼甚麼,推出時間和採用甚麼制式均由電訊商自行決定。
政府好做唔做,正經事卻拖拖拉拉。好像香港尚有兩條數碼頻道可供使用,但政府卻硬說要等到模擬及數碼同步廣播落實及穩定後,才決定如何分配餘下的頻道,此做法實在說不通。既然政府有信心在2012年取代模擬電視,為何不敢訂下分配兩條數碼頻道的時間表?政府的廣播政策是「除非受實際因素(如頻譜)所限,電視牌照的數目不應設有任何上限」,既然現在頻譜資源不再受限,數碼廣播也有了時間表,為何發出這兩張牌照卻遙遙無期?難道這是酬謝無綫和亞視投資數碼廣播所送出的大禮?
數碼廣播的出現,為公共廣播帶來更上一層樓的契機。大家可以參考歐盟的TelevisionWithoutFrontiers的政策,廣播商需要預留百分之十的播放時段予獨立的電視製作。香港政府大可借鏡,將來發出那兩張數碼廣播牌照時,可加入類似條款,推動創意工業,為個人、非政府組織、民間記者甚至學生等的錄像製作提供發表渠道,香港電台的製作也可以在同一頻道上播放。這個建議值得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考慮。
設公共廣播配合創意業
無論如何,數碼廣播只是在技術上提供了畫面質素的改善,卻無助節目水平的提升。若果節目是垃圾,即使在數碼頻道上播仍然是垃圾,不能化腐朽為神奇。因此,香港應該開放更多廣播渠道,打破兩家免費電視台獨佔大氣電波的局面,培育本地創意工業的人才,這個總比像「口水會」般的西九龍諮詢有價值得多。
侯聯貴
電郵地址: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