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研究:零填海不可行<br>灣仔繞道全隧道興建最理想

顧問研究:零填海不可行
灣仔繞道全隧道興建最理想

【本報訊】港府進行的顧問研究顯示,以隧道方式興建中環灣仔繞道的灣仔段對維港影響最低,但隧道工程最少仍要填海十五公頃,其中八點五公頃的填海區可闢作海旁休憩區供市民享用,包括增設海旁文化表演場地、海旁茶座、水上活動區,及一條長約四公里由灣仔至北角的海濱走廊。
共建維港委員會轄下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檢討小組委員會,將於下周四討論中環灣仔繞道灣仔段的各個方案,負責研究的茂盛(亞洲)工程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盧迪生昨表示,他們已對公眾提出的多個零填海方案進行了全面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將繞道走線移出離岸興建,或移入至內陸興建,或以深層隧道方式興建等,均會對現有的建築及基建造成影響,證實並不可行。

填海15公頃 成本200億

他指出,在會展以東沿海興建架空天橋連接東區走廊所需填海面積最少,成本亦比隧道低,但橋面會遮蓋及影響七公頃海面,而且嚴重影響維港景觀,半山的維港景觀亦會受阻。
盧迪生表示,就算以隧道方式興建,為免影響地鐵荃灣線過海管道,隧道結構將會高出水平線,等如填海,而隧道出口及支路亦需填海興建,他們研究了三個不同隧道方案,方案一全程以隧道興建,到北角才出路面連接東區走廊,填海面積最少,只需十五公頃,成本亦最低,共二百億元;方案二及方案三走線略有不同,兩者都是全程以隧道興建,並將北角一段東區走廊及維園道拆除變成隧道進行接駁,填海面積較多,成本亦較高,工程會更嚴重影響東區走廊交通,而隧道出口的噪音與廢氣亦可能影響北角城市花園一帶的住宅。
他表示,大部份隧道填海區可以開闢休憩區開放給市民享用,演藝學院對出海旁可以變為文化區,設立海旁藝術表演場地;灣仔運動場對出可變成綠化休憩區,開設海旁茶座;貨物裝卸區可變成水上活動中心;銅鑼灣避風塘海旁可變成維園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