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兒童放聲大叫、大喊、空氣污染等都會令兒童容易患上聲帶勞損,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發現,愈來愈多孩子有聲沙甚至失聲等毛病,每六名在兒童言語治療診所求診的小童,有一個患有聲帶勞損,最年幼患者只有三歲。學者提醒家長如發現孩子經常聲沙,應及早接受聲線評估及治療。 記者:梁洵瑜
港大言語及聽覺科學部助理教授馬珮雯表示,近期發現不少兒童聲沙個案,在兒童言語治療診所求診的孩子,每六人有一人出現聲帶勞損;診所為所有年齡人士處理聲線毛病,其中10%是十二歲以下小童個案。
她表示,本港並無有關兒童或成人的聲帶勞損的統計,但美國數據顯示約10-15%兒童患有聲帶問題,近期本港兒童個案上升,相信與家長關注孩子言語發展及聲線有關。
飲蜜糖反刺激聲帶
求診的兒童多數是不適當用聲,如太大聲說話、經常尖叫導致聲帶炎及勞損,有些個案聲帶長出息肉,最年幼的只有三歲。她又稱,空氣污染會增加孩子患喉炎及鼻敏感,鼻敏感患者往往因為鼻水倒流而刺激聲帶。
七歲的聰聰就讀幼稚園低班時已不時出現聲沙毛病,其母王太說:「嗰時佢時時都聲沙,去公園玩吓就聲沙。」還擔心他遺傳了爸爸的聲沙問題,但一直只着孩子細聲說話,「叫佢細細聲好似講秘密咁講嘢,成日畀蜜糖同柚子蜜佢飲」,但情況沒有明顯改善。王太後來帶他接受了聲線評估,證實有輕微聲帶勞損,發音的音調較高,經言語治療師指導他如何正確用聲,聲沙情況明顯減少。
馬珮雯說,不少市民誤以為飲蜜糖可治聲沙,但含糖份的蜜糖或汽水,反而會刺激聲帶,不宜多飲,細細聲說話其實對聲帶造成更大的壓力。
該部門陳文琪博士說,孩子不應連續說話超過三十分鐘,或每講二十分鐘就要休息十分鐘,若發現兒童聲沙、聲音低沉如鵝公喉等,應及早帶孩子接受聲線評估,為喚起市民對聲線的關注,本月十六日為「世界聲線關注日」,該部門明天為小童免費檢查聲線,後日則舉行聲線護理講座,預約電話2859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