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有鑑近年非藥物中毒死亡率不斷上升,最近進行一項清潔劑標籤的調查,檢視產品有否標示足夠安全資料,倘遇意外中毒事件,醫護人員可即時對症下藥;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樣本普遍未清楚標示如產品有效成份及濃度等重要資料,會影響救援。
三分一樣本沒標成份
消委會調查了巿面七十九個清潔劑樣本,當中近三分一沒有標註任何成份,當中以地板清潔劑、通渠劑及多用途消毒清潔劑(又稱綠水)比較多此情況。
部份樣本即使有標示成份,詳細程度不一。列出詳細成份的,卻沒有濃度資料。有些樣本亦只是籠統描述,例如含有清潔劑、香精、抗菌劑等,無法知悉其確實的成份和濃度,令醫生未能迅速採取最有效的療法。
消委會表示,一旦誤用了清潔劑,代理商的聯絡資料顯得重要;惟超過半數樣本沒有提供製造商或代理的電話。
另外,今次調查結果比對消委會於九八年進行的家用化學品雙語安全調查,情況有明顯改善;上次調查逾20%樣本沒有雙語安全資料,今次只有四個樣本僅標示中文安全資料。消委會呼籲製造商等在產品詳列成份含量及聯絡資料,消費者必須詳閱產品標籤,按指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