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價實際減幅或僅半成

票價實際減幅或僅半成

【本報訊】地鐵與九廣鐵路合併計劃剛宣布便遇上阻力,立法會多個政黨都不滿兩鐵合併後的減價幅度太低,並擔心兩鐵減價慢、加價快,減價不足一年後就會按可加可減機制自動加價。議員亦關注地鐵只需付出一百二十億元就可「吞併」九鐵經營及物業發展權,是政府慷市民之慨「賤賣資產」。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及財經事務委員會昨舉行聯合會議討論兩鐵合併方案,議員都質疑政府賤賣資產,陳偉業議員批評兩鐵合併方案是「原本兩鐵情投意合結婚,𠵱家政府走精面,同居了事,着數攞晒,責任唔需要承擔。」他形容「市民慳兩毫子車錢,公帑可能唔見兩蚊。」

市民盼學生半價搭九鐵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強調,政府絕無出售九鐵資產,五十年後九鐵經營權便會回歸政府,至於九鐵八幅上蓋物業,共一百一十七萬平方米的發展權以約七十八億元售予地鐵,亦不能假設日後地產市道一定大幅上升。
不少市民昨日致電電台節目批評兩鐵合併的減幅只是小恩小惠,馮先生直指短途線只減兩角是「搵笨」,「一個月都慳唔到一個早餐」;李先生則要求羅湖線減價,「返大陸都係返工,點解唔照顧我哋?」居於屯門的學生何先生要求九鐵引入地鐵的學生半價制度。

「短途線可能要加價㖭」

民間監察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認為,兩鐵承諾凍結票價兩年,並在正式合併後減價,但票價可加可減方程式會同時生效,故市民實際享用減價的時間可能有限,估計兩年後通脹率約3%至5%,經方程式計算後票價加幅應約為4%,以合併後長途線減幅約一成計,即市民實際只可獲約半成減幅,「如果只係減兩毫子嘅短途線,到時可能要加價㖭。」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指出,兩鐵的鐵路營運回報率只有1%至2%,不可能一刀切減價一成至兩成,羅湖線決定不減價是因為落馬洲支線及深港西部通道明年通車,過境收費會一併檢討,而輕鐵現時轉乘西鐵已免費,所以亦決定不減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