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需要步上幾級樓梯才抵達升降機大堂的大廈不只是偉景樓,記者昨巡查發現,本港不少舊式樓宇都採用同類設計。消防處指出,引發偉景樓爆炸的煤氣正是積聚在這條樓梯通道底下的空間,建議將地底的公共設施喉管密封,避免氣體流通。
消防處長促研究沙井
消防處處長郭晶強昨接受查詢時指出,偉景樓三十米外洩漏煤氣,煤氣卻經由地底空隙,流至偉景樓升降機大堂樓梯通道底下的空間,積聚至一定濃度,遇到可能是電線爆出的火花而引發爆炸。他表示,若證實爆炸與樓宇設計有關,可能需要修改行動守則,規定人員處理氣體洩漏時,要特別注意附近是否有同類設計樓宇,需要時疏散居民。
他又建議,可研究將地底的公共設施喉管密封,令氣體不能在沙井之間流通,只讓喉管通過。他解釋,現時各沙井之間相通,以致氣體洩漏時四處流竄;前日爆炸時,大廈外的四個沙井渠蓋就同時被炸至飛起。至於消防處當日的行動,他指未發現有疏忽不足之處。
灣仔同類型舊廈不少
類似偉景樓的大堂地台設計在舊樓相當普遍。記者昨在灣仔軒尼詩道一帶觀察,短短的一段街道已約有六幢商住大廈,要先走上一段樓梯才到達電梯大堂。市民施小姐說,不少人常光顧的二樓書店、咖啡室都坐落在類似大廈,擔心客人上落時有危險。
另外,香港工程網絡資料管理中心行政總監黃敬表示,煤氣管道一般藏在地底一米或以下,照理有足夠保護,不易炸開地面。他估計,今次意外可能與近年互聯網公司不斷鋪設光纖線有關,因這類地底線路埋在較淺的地底,洩漏的煤氣可能沿着這些接近地面的光纖網絡四處流通。
黃敬解釋,當大量煤氣積聚到一個樽頸位,只得一、兩個「出口」,無法負荷時,即引發大爆炸,加上接近地面,造成今次慘重的人命傷亡,「猶如大量人群擠擁在一起,但只得一個出口,當一個人跌低,就會引起人踩人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