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子女入名校<br>廣州家長報住公廁

為讓子女入名校
廣州家長報住公廁

港人為讓子女入讀名校,常有人不惜搬入名校網或借用親友住址。廣州市也有不少父母因此亂掛戶籍地址,很多居民遷出鄰近名校區的舊樓後,怎麼也不肯更改戶籍,甚至有人掛上大堆虛假地址,連附近車流不息的大馬路、公廁竟也被人填報為住所。

亂掛戶籍地址一直是廣州市城市管理的一個大難題,特別是越秀區,情況相當嚴重。該區登記人口達一百一十四萬,估計當中有接近四分一或以上居民,其實早已遷往其他地方居住,但戶籍仍留在當地。白沙居社區登記戶籍人口有一千多人,因鄰近北京路繁華地段,很多住宅近幾年相繼被改建成商業大廈,真正住在社區的實際只有五十多戶。
造成這現象,與廣州人爭讀名校有關。根據內地教育部門規定,所有學童必須在戶籍、住所附近的中小學校讀書。但廣州市的名校大部份都集中在越秀、東山等舊區內,很多已搬往新城區的居民,為子女教育着想,都不願將戶籍遷走。

學校老師 突擊家訪

芳村隧道口旁邊原有一個住宅小區,因隧道修建工程而被改建花地大道。由於該處屬省一級學校「芳村小學」及「大策小學」的學校網,不少家長都不願遷走戶籍,至今仍有三百多戶人家的戶籍地址是登記在車流不息的大馬路上,有些地方甚至一條街三成居民的戶籍地址屬虛報,就連公廁都有人申報為住所。
《廣州日報》報道,東山區鄰近名校的一些舊樓單位更「奇貨可居」,每平方米價格高達六、七千元,部份單位人去樓空多年,也未見放盤出售。
據了解,一些學校為了打擊虛報戶籍地址入讀,不時會派老師進行突擊家訪。有些家長為了不被揭穿,連豪宅也不住,竟「蝸居」在破爛不堪的小房子中。王先生幾年前遷入東山區,原打算購買獨立洋房,但考慮到送孩子入讀東山區內的名校,最後惟有以更高價錢買了龜崗附近一個已有二十年樓齡的舊單位。
中國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