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濟學:社會責任基金壯大有睇頭

生活經濟學:社會責任基金壯大有睇頭

賺錢,是每家公司的共同目標;但賺錢之餘,近年多了企業強調回饋社會,關注周遭環境;有基金更以此作投資概念,組合內的公司標榜肩負社會責任,例如提倡環保意識、籌辦慈善活動等。若然追求投資回報之餘,也想「心安理得」,期望「明天會更好」,不妨考慮具社會責任概念的基金。
具規模的社會責任投資基金已面世十多年,主要集中在歐美,本港於數年前才出現,故本地投資者認識不深。現時可在本港認購的社會責任基金不多,透過獨立理財顧問買到的,僅有滙富KingswaySRIAsiaFund、荷銀SociallyResponsibleEquityFund及F&CStewardshipInternational基金。

在美資產增兩倍

不過,環顧全球,社會責任基金的規模已見「睇頭」,並有壯大之勢;據SocialInvestmentForumFoundation的報告顯示,由1995年至2005年,在美國這類基金的資產增長了2.6倍,達到2.29萬億美元;基金數目由55隻增加至201隻,可見市場對此產品相當受落。
簡單來說,社會責任基金揀選的公司,除了具備盈利能力外,還會把資源回饋社會,「發財立品」。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聯席董事林偉雄說:「在美國這類基金篩選的公司,不會涉及『嫖賭飲吹』,賣酒、賣煙草和賭博股,全都不會考慮。」
除此以外,沾手核武、國防武器及動物測試的企業也會摒諸門外;相反,關注人權、勞工關係、公平法則和環保工作的公司則有機會榜上有名。林偉雄補充,近來冒起的社會責任基金,還強調「社會投資」(CommunityInvestment)──公司的部份盈利將用作慈善活動,扶貧救災。

回報與大市同步

至於社會責任基金的揀股方法,林偉雄稱主要有兩種。「較簡單的做法,是任何類型的公司也挑選,但當落實投資於該公司,會進行socialscreening,看曾否觸犯勞工或歧視法例,若曾做過將被剔除。另一種則只按照投資手冊(原先訂下的原則),投資於造福社會的企業。」
事實上,社會責任基金的表現不算突出,回報與大市同步而已;林偉雄不諱言,此類基金的投資概念多於實際,宜視為股票基金的一種,風險相若。然而,如果有意買入環球股票基金,並期望賺錢得來無罪疚感,社會責任基金屬不錯的選擇;而專注單一概念的社責基金,例如賣點集中於環保的,林偉雄認為,應視它為主題基金,只宜佔投資組合的10%至15%。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