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與兩間鐵路公司磋商及談判合併事宜歷時長達四年多,由最初的地鐵併吞九鐵方案,到昨日公布的地鐵租用九鐵營運設施,一直最大的障礙是替政府「管錢」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而加速近月談判進度的則是九鐵連串風波和「兵變事件」。
消息人士說,促使政府研究合併兩鐵,是希望藉地鐵併吞九鐵,改善九鐵管理上的積習,並替地鐵提供衝出香港的機會。兩鐵合併後亦可消除雙方的惡性競爭,改善鐵路規劃,提供更方便乘客的服務。
「關埋門傾掂先准出去」
消息人士又說,二○○二年政府宣布研究兩鐵合併後,談判最初是由地鐵「買起」九鐵,但進度非常緩慢,主因是地鐵對九鐵的估值遠低於港府的估值,馬時亨卻緊守原則,不能給人認為港府賤賣資產的印象,各方堅持下,去年終放棄收購方案,改為地鐵商討租用九鐵營運設施。然而,計算給予九鐵的租金也不易協議。直至今年初發生東鐵裂痕事件,加上上月九鐵兵變事件,令特首曾蔭權不再容忍九鐵管理層,談判隨即改以商業方式進行,一方面簡化港府一貫的文件來往,又採取「關埋門傾掂先准出去」的方式盡快完成談判。
本月租賃方案終於提交行政會議審議,但基於方案複雜,行會經過三次會議,確定方案中涉及交易金額能讓政府、地鐵和小股東均取得經濟利益,才於昨日會議通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