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價引入可加可減機制

票價引入可加可減機制

【本報訊】九鐵和地鐵現時在加價事宜上基本是「冇王管」,但合併後,政府會加入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根據消費物價指數、工資指數、公司生產力等因素,若計算出票價應增加超過1.5%,鐵路公司就可提出加價,若下降1.5%則必須提出減價。不過,民間組織指目前政府是九鐵唯一股東,對票價更有影響力,擔心在新機制下,因九鐵已併入地鐵,反而令已經是上市公司的地鐵更易操控加價,此機制不能接受。

似規管巴士模式

兩鐵現時可主動提出加價,但會諮詢立法會和交通諮詢委員會,然後向行政會議滙報,然而兩間公司受法例保障,須按商業原則經營,故若行會不批准加價,造成鐵路公司有損失,政府須作賠償。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昨在記者會上表示,未來鐵路公司仍可主動提出加價,但要先通過可加可減新機制。
新機制類似規管巴士的可加可減機制,運作公式包括將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除以二、將運輸服務業的名義工資指數除以二,再減去鐵路公司的生產力改進。若公式計算出現行票價出現1.5%的上升,鐵路公司才可提出加價,若下降1.5%,鐵路公司必須提出減價。若變動在1.5%範圍內,鐵路公司不能加價但也不須減價。
鐵路公司每年只可檢討一次票價,新機制並適用於所有現有和未來的新鐵路線,包括東鐵、西鐵、輕鐵、地鐵、機鐵、直通火車、東涌纜車等。

票價變相冇王管

民間監察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指出,鐵路票價可加可減方程式,類似適用於巴士公司的方程式,但調整巴士票價最後決定權在港府,因為要由行政會議審批,經方程式得出的票價僅屬觸發點,行會可不批准加價。鐵路公司卻會按方程式得出的結果加價,依然不受行會規管,而以往港府對九鐵票價有最終決定權,日後卻由地鐵決定,變相令九鐵票價也「冇王管」,故不能接受此不利乘客的機制。

工程人員王小姐:「減幅唔係好大,唔會搭多咗,都係睇番目的地先決定搭邊樣。」

文員周小姐:「減幅都算幾大,可能會搭多啲地鐵同九鐵,始終佢哋較方便。」

教師林小姐:「會搭少啲巴士,改搭地鐵同九鐵,本身已有地鐵股票,對佢哋好有信心,會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