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手好閒是「麻甩」 - 李登

游手好閒是「麻甩」 - 李登

那天晚飯叙舊,「鬼眼」思維冷不丁問道:「『麻甩佬』這說法,究竟有沒有來由?」席上十二個麻甩佬,全都答不上話。
潘永強所著的《擔天望地廣府俗語探奇》,原來倒有個答案,讓男人家都知道自己怎麼個「麻甩」法,真夠意思。作者引證清朝學者郝懿行的《證俗文》,說「麻甩」源自「馬流」一詞:「今俗謂不務本業而飄蕩者曰『馬流』。」由此可知,「馬流」相當於國語的「二流子」。「馬流」亦即「馬騮」,「麻甩佬」就是由「馬騮」(馬流)分音而成的異體詞云云。

如今我們管男性泛稱「麻甩佬」,卻並非說他游手好閒,既非敬稱亦無多大貶意,我看只相當於英語的guy,閒常得很。不過潘永強指出,寧波話管狡黠不易約束的人叫「馬留蟲」,另上海話無錫話又管游手好閒的人叫「馬郎黨」、「馬浪黨」。「馬郎」、「馬浪」其實都跟「馬流」同義,那麼貶意可十分鮮明,不能當作時下廣府話的「麻甩」那般看待了。
「八公」「八婆」的說法,語氣掂量起來倒比「麻甩佬」「麻甩婆」重得多。總之寧叫本地人「麻甩」,勿叫外地人「馬浪」「馬郎」。
追溯「麻甩」本義,我發覺當晚飯局有幾人都不務正業,游手好閒,正是不折不扣的「麻甩佬」。裏頭當然包括yourstruly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