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要求回水 或提司法覆核<br>政府5年多收大學學費近7億

學生要求回水 或提司法覆核
政府5年多收大學學費近7億

【本報訊】政府將高中及大學學費水平定為成本的18%,但在通縮加上大學撥款減少下,近年大學學費早已超逾有關指標,教育統籌局竟「側側膊」未有相應調低學費水平,全港大學生近五年總共多付了六億九千一百萬元,對一名○三年度入學、今年畢業的學生而言,無端被政府多收了一萬一千多元學費。有學生狠批政府做法不公道,要求立即「回水」,否則考慮提出司法覆核。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將「召見」教統局官員解話。 記者:梁美寶

按照政府於九十年代定下的政策規定,高中及大學學費只能佔學生成本的18%。就大學而言,雖然各科成本有異,文科生每年成本僅需十五萬元,醫科、牙科生等成本則高達三十多至五十萬元不等,政府均劃一將學費定於每年四萬二千一百元。

教統局未正面回應

雖然大學學費由九八年凍結至今,但在通縮及政府削減大學撥款下,政府近年用以培育大學生的成本急降,教資會數據顯示,在○一/○二至○三/○四年度,每年每名大學生成本僅需二十二萬六千元,以學生只需承擔18%成本計,學費應為四萬零六百八十元;至○四/○五年,成本降至二十萬五千元,學費應為三萬六千九百元;今學年計,大學生平均成本為二十萬七千一百元,大學學費應為三萬七千二百多元。換言之,近五年大學生共繳多了六億九千一百萬元學費給政府。
對於收貴學費一事,教統局昨未有正面回應,只表示大學學生單位成本並未全面反映政府對大學教育的投資。過去數年,學生單位成本下降主要是院校透過提升效率而節省了運作成本。局方又指,政府對大學教育的撥款整體而言是有增無減,其中包括提供學生助學金、等額配對基金,以及大量撥款予院校進行教學大樓及設施等基建工程。
但實情是當學費水平未達成本18%時,當局一直以此作為加學費理據,九十年代大學大加學費如是,即使未來高中加費也如是。目前,本港的高中學費平均只佔成本的15.8%,但教統局已表明,將會逐步增加高中學費,至○八年時「回復」成本18%的水平。

多出學費應設基金

立法會教育界代表張文光及教協大專界代表馮偉華認為政府應立即「回水」給學生,張文光指,一旦有學生提出司法訴訟,政府可能敗訴,損失更多。城市大學學生外務副會長溫榮輝批評,政府收貴了學費對學生不公平,他會考慮申請司法覆核,以爭取學生應有利益。
香港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何雪瑩也指,大學非一門生意,既已表明學生只需付成本18%作學費,則「政府無可能縮沙」,令學生無端多付金錢。她認為要政府「回水」實際上並不可行,建議政府將多出的學費成立基金,用以資助清貧學生。

圖為港大校園。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