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生日靠近清明,我們一家都順道為父親掃墓。一年兩次,一回在忌辰,一回清明,這個掃墓時節真是雨紛紛,新加坡的季候風季節很特別,一到下午五點正就下大雨,比時鐘還要準確。
所謂墳墓,已非印象中的土饅頭,是堂中的一個靈位小格子,裏面擺着骨灰,外面用塊大理石板刻着姓氏和名字而已。
先到巴剎去,南洋人所謂的巴剎,是阿拉伯語Bazaar的音譯,市集的意思。巴剎之中,一定有一兩檔香燭冥物的店舖,賣的紙紮運動鞋,印刷精美,和真的一模一樣,令人嘆為觀止。
父親不做運動,散步時也只有一雙拖鞋或一對黑布鞋,運動鞋和他無緣,我也一向討厭這一對像米老鼠女朋友的鞋子,那麼巨大笨重,就算做得多像,也不去買它。
香煙、打火機可要定了,這是家父的恩物。其他的冥物由大嫂決定,她是懂得規矩,重要的都不會忘記,我和弟弟蔡萱只是負責提取而已。
到達「南安善堂」,已看到一排排的車子,停滿路邊,今天是星期日,清明未到,大家已經像我們一樣提早來掃墓。
好不容易才擠得進去,我們來拜祭的除了家父,還有大哥,他們都在這裏擺了靈位,另外還有三嬸,安息在另一頭。
家母的已購入地皮,在父親的旁邊,用紅紙貼住,見她老人家還很健康,不能說百年歸老,應該說一百五十年歸老之後,陪伴家父。
大嫂、大姐和大姐夫都買了靈位,只有弟弟和我不肯花這個錢,先拿去吃喝算了。
拜祭完畢,因為不可燒冥物,只能放進一個大貨櫃,送去郊外一塊兒焚掉,真不過癮。中國人的這種習慣,雖說一片孝心,但任何略有知識的人都知道沒有陰間這一回事,何必浪費?還是巴西人想得通,他們把錢儲蓄下來,設計一套舞裝,一年一度大跳森巴,實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