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勿過份憧憬企業業績

國際視野:勿過份憧憬企業業績

本周開始,是美國一眾企業發表第1季業績時刻,根據權威分析機構估計,企業首季盈利應可錄得雙位數字增長,苟如是,則是連續15季有如此上佳表現者。
美國經歷科網股泡沫爆破後接二連三發生事故,尚幸「布拉格」力挽狂瀾於既倒,經濟才不致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然則在過去數年,由於利率超低,生產力提升,加上企業經過重組整固後,資產負債表及管理模式大大改進及勝於前,賺錢能力提高乃必然之事,何況還有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新興國家釋放出來大量廉價勞動力和土地,在在為美國企業在供應鏈之爭上,提供無數好處,成績鶴立雞群,何奇之有?

美股走勢令人疑慮

問題是,美國聯儲局已15度加息,將短期利率由1厘調高至4.75厘,決策者仍暗示未夠喉,若然再加,企業信貸成本增加,油價居高不下,各類原材料或商品期貨價格皆如熱氣般升溫,第2季打後能否維持雙位數字盈利增長,不無疑問,故此投資者不應被好消息沖昏了頭腦,以為美企業乃不敗之師,仍繼續在高位追捧美股。瞧瞧上周五出個非農業職位增加211,000個,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90,000個;平均時薪工資僅升0.2%,比2月還低,反映多人有工做兼且通脹溫和,在如此好消息下,美股竟然大幅滑落,杜指跌近百點,標普500指數不但下挫超過1%,令人不安的是重回到1300點之下,納指早前受併購活動刺激跑贏前述兩指數,但近日已見「𣲷油」跟隨回落,究竟是周末症狀,抑或是趁好消息出貨?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一美股急升後大幅回軟,成交大增,周二上升但成交大大萎縮,周五先升後急跌,可有甚麼啓示?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