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炒起港股是乜水?

理財智慧:炒起港股是乜水?

港股在上周四及上周五成交再創政府入市以來的新高──周四恒指升311點,成交金額達460億元;周五恒指升60點,成交亦達425億元。
有不少投資者都擔心,成交那麼大,而且指數又是近年新高,究竟背後有沒有甚麼原因?股市會繼續向上,還是已呈超買,快將見頂?要解答這些問題並不容易,但有一些事實,可以幫助我們去認清股市的發展。

4月旺市不尋常

首先,通常股市旺季是有周期性的,而且與有新消息進入市場有關。
這些對於股價敏感的消息中,最重要的是公司業績公布。一般大藍籌公布業績的時間,多在二、三月(末期業績),而七至八月就是中期業績公布的時間。在一般情況之下,公司業績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所以對於股價有正面的影響,故在二三月或七八月,都是炒業績的時間。而一般沒有太多消息的月份,特別是四、五月或九、十月,都是股市偏靜偏淡的月份。因此,上周港股突然轉旺,是很不尋常的。
傳統技術分析會告訴我們,成交大升,而且指數向好,股市後市可以看高一線,而港股那麼大的成交,是騙不到人的。真的要有大量資金投入股市,才有那麼大的成交。如果信奉最根本經濟學的供求分析,必須有大量需求,才能把成交金額及股價同時推高。問題是,這些需求從哪裏來?究竟是來自本地,還是來自海外?
近一星期,不見得本地散戶特別活躍,而且「塘水滾塘魚」也不會做出那麼大的成交,所以有理由相信,資金是外來的。這些資金究竟來自哪裏?是傳統基金的資本?還是對沖基金的熱錢?
不同的資金來源,對於港股後市發展會有不同的啓示,值得留意。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